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城市 4 80名高中学生的需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高中生的基本需要有 1 2种 ,按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 :求知需要、成就需要、理解需要、奉献需要、活动需要、社交需要、道德需要、情感需要、生活需要、自控需要、物质需要和权力需要。高中生的需要复杂多样 ,既存在共性 ,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究高中生的需要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个体在群体中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农村高中学生交往困难现象比较普遍:高中生交往困难的成因主要是沉闷压抑的教育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和交往渠道的褊狭;交往困难对高中生的人格完善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消除高中生交往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更新学校教育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是消除学生交往障碍,培养学生交往智力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陈凤 《考试周刊》2014,(27):117-117
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是为高中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的需要是我们考虑的教学方面。而且现在的高中生对自身的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渴望被重视,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展示自己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计算机学习上,高中生也有发表意见的需要,希望教师重视他们学习知识的需求。当教师满足高中生的这种需求,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充满了满足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但是,当高中生的诉求得不到教师的回应时,高中生会感受到无比失落,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进而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要切实关注高中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考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认知需要量表、高考志愿填报决策任务问卷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知需要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不显著;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中风险倾向的影响显著;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由此可知,学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会受到信息主体关联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从决策的角度帮助考生在志愿选择中把控风险、辩证地对待志愿填报中收集的信息、关注个体差异对高考志愿风险倾向的影响、提高学生风险认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学习动机缺乏的现状的深层次探讨,得出动机缺乏的三个主要原因:习得无助感、低需要满足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区小学教师需要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是一种重要的个性特征,需要的满足是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其目的是对小学教师的需要状况进行调查,为学校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有15种基本需要,这15种基本需要是有强度差异的;小学教师的需要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师的需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小学教师的需要受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浅析哲学视野中的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重新认识的基点下,分析了教师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阐明教师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功利、真善美、自身超越等的追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自身需要的满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教师人格价值的实现会有利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需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300名5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九种需要中,物质需要水平最低,而尊重需要水平最高且差异最大;老年人需要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特别、职业、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挫折状况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素质—压力模型,考察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机制,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山西省某重点高中571名高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探寻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缺乏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适应性有两种不同的适应观:适应社会需要价值取向和适应个体需要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和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存在诸多局限性,表现在高校自身专业的缺失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会导致“无效供给”现象,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有失教育的公正性,以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应走向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个性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个性化的表征主要有:高校内部管理的个性化,个性化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1.
爱心施教     
关于爱的表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谈及到,他在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有七种基本的需要,按需要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这些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一个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  相似文献   

12.
重赏不如重用 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有着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在需要的结构方面.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缺一不可的;在需要的主体方面.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在需要的层次方面,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不断上升的。相应地,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现照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就要引导人们实现合理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就要协调人民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就要为人民需要层次的上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活动背景高考前,学生的心情是复杂的:对考试的担忧、对同学和老师的不舍、对母校的依恋、对前途的迷惘等交织在一起。这时,学生的思想波动非常大,既有大考前的紧张和兴奋,也有离别前的苦涩和失落。学生的情感需要宣泄,信心需要激励,所以,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在一次校长培训班讲话时说:"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具有‘朦胧性’,需要教育去启蒙;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起步性’,需要教育去提升;高中生的审美需要具有‘相对高级性’,需要教育去润泽。"[1]胡厅长强调的是要营造"崇美尚美"的美好环境,而这种"崇美尚美"教育环境的营造,美术教师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启蒙""提升""润泽"这三个动词,既包含着审美教育内容,也包含着审美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管理交换论     
管理就是交换。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需要,社会中的每个组织都有目标,在个人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之间就要进行交换。作为个人,要获取满足基本需要的工资报酬,同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作为组织,则要满足员工合理需要,帮助员工成长,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所谓优秀的企业,就是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交换。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管理者交换时应把握的重点。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与交换。赫茨伯格把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而把那些仅仅能够消除不满意的因素叫做保健因素。情感管理与交换。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用自己的真心、真意和真情换得下属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追随。作为一名管理者仅仅实现下属员工满意还不够,真正让下属发自内心的愿意追随你,产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靠的是超越需要、感动下属。因为超越需要,所以想不到,因为想不到,所以特别感动。综观古今中外,历数先贤今人,无数的事例表明:管理的实质就是交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学校中教师的需要有其鲜明特征,精神化需要优先,强烈要求创造、成就;注重自尊和荣誉;物质的需要含有丰富精神性。对教师需要的相应管理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需要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的需要心理学思想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他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需要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马克思对需要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对研究人的需要结构有启发。马克思还论述了需要的发展,这些论述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育者,可能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现在的孩子不知足,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经常出现一些家长不允许、老师不满意的行为。其实,学生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处于缺乏状态,内在的需求是驱动他们积极行动的根本动力。研究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改变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从而使他们增强或找回自信,获得健康而成功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现代职业本质的必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认识现代职业的本质,对现代职业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看出: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是现代职业的本质需要,但双方存在着矛盾,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协调双方需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