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一个看似虚无而实际超然的作家,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极力保持低调介入与精神底线之间的平衡,即保持其自由主义创作风格。为此在《黄金时代》里,作者注重叙事形态的更新,坚持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巧妙地运用与黑色幽默相关的荒谬逻辑和怪诞语言。这使作者与现实之间的缓冲地带得以拓展直至自由驰骋。王小波就在这自由境地的"虚无"狂欢中走向圣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九十年代文坛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用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们演绎出了《黄金时代》这部"宠儿"。本文从王小波《黄金时代》的文本分析入手,力图多层级、多视角地探究其语言的特色,重点把握其语言的反讽性与荒谬性、趣味性与粗俗性、诗性与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本分析入手,探求他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黄金时代》是以逻辑的推理演示了逻辑在生存境遇里实存与虚拟相交织的荒谬性。作者王小波放逐了爱情神话与英雄神话,从真正的民间立场上,逼近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在特定时空内王小波找到了生命与存在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小波是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世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王小波的作品独特,富于想像,又包含着理性,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7,(6):53-58
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王小波的小说创作吸收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84》中反抗极权压迫、呼唤自由理性的精神。事实上,由于个人书写方式的不同,王小波并没有采用《1984》中冷峻客观的写作模式,将政治欺骗血淋淋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而是将性与爱作为一把投向极权统治的长矛,摧毁了那个看似正常,实则充满政治恐怖的荒谬世界。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诗意是王小波小说最鲜明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中篇小说《黄金时代》的文本分析 ,展示了这两种创作品质在这篇小说中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革”,王小波是清醒的,他用一种沉思的态度去看待当时的世界。他以一种玩味的态度和戏谑的手法将“文革”时期的情景逐一拆解,用一种荒谬的叙事来展现当时社会的荒谬的本质,去对抗当时社会的“合法暴力”,他以个人体验来叙述和感受“黄金时代”的情爱、政治与暴力。  相似文献   

8.
刘强 《广东教育》2004,(11):64-64
王小波去世几年来,文坛上很多理论家以评论黑色幽默为时尚很多小作家以模仿王小波为跳梁资本很多大学生以翻看《黄金时代》为阅读时髦,集体演出一场中国当代文学的悲剧。我今天也是一个错步上前的小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自由”为核心,从“童心”、“智慧和创造”、“权力”、“对生存的反抗”和“生死观”几个方面展开对王小波作品的论述,通过和《边城》、《叔叔的故事》、《活着》等文本的对比,显示出王小波创作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特别的作家,其成名作《黄金时代》被文学界和学术界给予了相当的肯定。本文意在运用文本细读法,从特立独行的自由主义者角度,对《黄金时代》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进行较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借二个主人公在“异化”环境中对“性”的热烈与执着、对世俗伦理道德的反叛与傲然 ,向人们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存在真实 ,即当现实变成陷阱时 ,人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寻求超越 ,以进行自我心理价值的实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在王小波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小说中,权力对话语的规约是造成言说主体异化的重要原因,作家对话语管制的方式、流程、目的等加以"黑色幽默"式的揭示与批判,尽显真实与荒诞之间异名同质的关系.此外,对话语权和自由言说的渴求,也是王小波致力于主体救赎的途径和标志.  相似文献   

13.
王小说的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在当代文坛众多的知青文学作品中显示了较为独特的思想内涵。作品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关注,表现了强烈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性、笑三个方面对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王小波把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政治荒诞放大给读者看,而昆德拉的小说大多指向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人的存在;性在王小波作品中是政治和权力的折射,性描写方式客观冷静,使性回归自身,昆德拉笔下性总伴随着灵魂间的误解、隔膜、搏斗;在王小波那里笑来自于叙述者的幽默,在面对强大的荒谬时是可以倚仗的工具,在昆德拉笔下笑更为沉重,更显露出人的渺小,命运的无情和生存的荒谬。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的小说揭示出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革命逻辑,洞悉了特定时代的荒诞.革命逻辑重视伦理和功利,远离理性与事实.小说还对性进行了重新书写,以性为反抗世俗极权的重要据点和途径,并且解除掉覆盖其上的重重文化语码.让性回到它的自然状态.王小波向往有趣,小说充满了游戏精神.借助黑色幽默,以喜剧形式书写悲剧内容.总体来看,王小波使智慧成为小说本身的一项重要质素和小说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昭示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和《黄金时代》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荒诞是中美黑色幽默小说家共同关注的主题。以王小波为代表的中国新时期小说家,在对文学共生意识进行祛魅时模仿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的创作方式。虽然两本小说都从阈限视阈出发描写了个人与体制带有"道德疯狂"色彩的对抗,但《第二十二条军规》着重以寓言的形式描写了荒诞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逻辑,而《黄金时代》则因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而带上了后创伤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通过话语理论与文化、政治、实践三个角度进行整合性的剖析,对王小波散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对其独具的话语特色进行详尽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