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红  汪凤炎 《中国德育》2006,1(9):28-32
孝道主要包括孝心和孝行两方面内容。孝道的精髓之义在于:孝心为本,孝行为末;孝心是内核,孝行是孝心的载体。传统异化的孝道观主张“父为子纲”式的单向孝道思想,片面强调以“礼”待父母。当代要传承孝道,就要发挥孝道的积极功能;适当扩大与限定孝道的适用范围;舍弃他律孝道,倡导自律孝道;倡导平等、双向的孝慈式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2.
说“名”     
说“名”○纪平名,是无形的,诱惑是巨大的。无数历史事实证实一个真理:常常是不为名的人名垂青史,而争名的人却遗臭万年。岳飞,就是个典型,想当初抗金之时,想到过名吗?激励其前进的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以“怒发冲冠”的英雄气概,发誓要:“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妇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决定了妇女一生被监护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其监护人由父到夫再到子,看似一直在变化,但却始终逃不开男权社会之压制。由此引发在父女、夫妇之间男权绝对至上,而母子之间男权则相对至上。由父权引申出来的亲权与男权发生妥协与协调。故而保证了妇女一生监护的完整性。同时使子对母的监护与传统孝道两全。  相似文献   

4.
春秋之世,传统的以崇拜祖先为主的“孝死”观念逐渐淡漠了,代之而起的是对在世父母的“孝生”观念,孔子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赋予了西周传统孝道观念以新的内容。首先,孔子将西周孝道从宗法教条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个人品德修养的最根本内容。其次,孔子的孝道思想是双向的,就是不仅子要孝,而且父也要慈,这正体现了春秋时期伦理思想的特点:相对性、平等性。第三,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的命题,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及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莫邪子名为“赤比”而非“赤”安徽金寨县青山中学田曙明初中语文第五册《干将莫邪》有一句是:“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笔者认为由于编者句读之错,致使莫邪子之名由“赤比”变成了“赤”。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把莫邪子之名命为“赤鼻”,而在其《故事...  相似文献   

6.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7.
那年冬季     
○那○年○冬○季■徐健十四年前的那个冬季。一纸调令,我由县中的一名教师被下放到乡下一个只有三个班十一个教师的农职中。虽“官”加一品,心中却无丝毫的“升迁”之喜。好在那时年轻,终究强挤笑脸,别妻抛子“赴任”去了。记得去的那日,天很阴,很沉。刺骨的西伯利...  相似文献   

8.
孔子孝道观的基本内涵包括:物质上“能养”,精神上“敬”;无违与谏诤;子承父志、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体现了内在亲情,包含了礼和仁。孝和礼、仁的特殊关系使孝道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孔子孝道观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感恩意识和人文精神,对家庭美德建设和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棋子位换     
桌上顺次放着4粒白棋子和4粒黑棋子(左图),只能移动4次每次移动两粒(这两粒的左、右顺序不能变动),将它们的排列次变为黑白相间(jiàn)(右图),应当怎样移?○○○○●●●●●○●○●○●○如果任意移动两粒棋子,移动4次,不一定能使它们排列的序变为黑白相间。因此,在移动时要注意两粒棋子的黑白搭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还可以这样换位:○○○○●●●●第一次:●●○○○○●●第二次:●●○○●●○○下面两次请…  相似文献   

10.
卞华成 《语文知识》2006,(12):25-25
《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碌碌未有迹。”萧何在秦朝时曾经做过政府机构中的文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当时为什么把文秘人员叫做“刀笔吏”呢?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内容要求”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分指出:“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焚书坑儒”作为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是回答秦朝灭亡原因时常涉及的一个考点,新、旧版本教科书中都对其作了相应的通俗性表述。兹列举课本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玉婵 《教师博览》2023,(26):16-17
<正>《论语·八佾》里有一段著名的对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大意是,子夏问孔子:“‘美的笑容,真好看啊;美的眼睛,黑白传神;素粉打扮,绚丽多彩。’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尽管对语句的解读各有差异,但人们从这段话中,梳理出了“素以为绚”和“绘事后素”两个重要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前者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后者则强调先有美质再增文饰。  相似文献   

13.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活”、“巧”、“悬”。   所谓“活”是指活开头。教师设计好导言,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如讲初中一年级“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按战国七雄的位置画出七个小方框,请学生上台将七国名称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用问题导入新课:“秦到底是怎样灭六国得天下的呢 ?得天下后又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巧”是指巧过渡。过渡语要启发思维、引人入胜。如“三国时期”第一子…  相似文献   

14.
“教而优则仕”之忧○曹伴好近闻某校一青年教师,多年来潜心教改,教有专长,成绩突出,前不久被有关方面破格提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以示肯定和表彰,并美其名曰:“教而优则仕。”好一个“教而优则仕”!让我初闻而喜,细想则忧。欣喜的是,当今校园,教改之风日炽...  相似文献   

15.
孟子之平陆①,谓其大夫②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③,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赢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主要是虞到周代时形成的孝思想和社会现象,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事亲”、“孝弟”,它有积极善良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儒家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涌现出很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迹,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弘扬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要继往开来,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孝道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的孝道伦理思想。儒家认为,孝为德之本,对父母尽孝表现出民德民风的忠厚。儒家还认为孝道是社会性的,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对父母尽赡养之孝。一个国家要敬老、敬长、慈幼,这是仁德的一种形式,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尊老是孝道的重...  相似文献   

18.
笑话哈哈店     
老师的幽默 历史课上,老师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历史。一男生望着窗外神游很久,历史老师走到他的桌前。发现他的历史课本翻在秦朝这一页,于是叫起他问:“我们讲到哪儿啦?”此男生心虚地说道:“秦……秦朝。”历史老师大怒:“十分钟前,秦始皇已经死啦,五分钟前秦朝也灭亡啦,你还在秦朝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文摘荟萃     
文摘荟萃教育新论语五则○感化,是一项心灵的工程。“哀莫大于心死”。对于后进生,如果不先“救活”他们的心,是根本谈不上什么转化的。可以说:要想转化,先得感化。○教育学生要注意个别差异;对脾气刚强的,要采用温和的方法;对怠情散漫的,要使他们明白将要面临的...  相似文献   

20.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其关键是要抓好小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要注意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的有机结合。   ○要引导学生定期归类整理,将“源”建“库”。   ○要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读物。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