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省农业一大优势和特色的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不但有利于闽台双方农业产业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形成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2.
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先进制造业基地"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提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要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发挥后发优势与对台优势,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通过整合与创新等路径,加快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3.
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机遇,从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明确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为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服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关于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这种战略部署,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以深刻的政治内涵。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探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实现祖国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海峡西岸"的区域化优势日趋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高校内涵建设,都对福建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建院校多、新办专业多、新开课程多、新进教师多,福建高校的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加强紧缺急需专业建设、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内部调整机制以及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等方面进行优化,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既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规模效益的专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全面推进,福建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过程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机理出发,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福建高等教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福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持续提升,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其素质、技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机制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为此,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实施三大战略:实施区域战略,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实施质量战略,提升整体素质,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企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而企业不用再担心"技工荒",怎样才能再两者之间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温州要考虑如何与福建、广州、台湾进行经济分工协作,考虑如何与海峡东岸经济区——台湾、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进行对接,把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动与福建省联手,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争取在国家的区域规划布局中找到温州的位置,进而带动行业规划从而,借台湾之力发展温州经济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0.
弘扬客家文化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客家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图书馆要完善客家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制度化等建设策略,为客家文献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妈祖文化包含的合理精神内核,指出和平博爱、积极进取,忘我利他的妈祖文化精神对促进两岸和平共处和祖国统一,吸引闽商台商投资以及妈祖信仰带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都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视角阐述福建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强调福建高职院校必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福建省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鹿泉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和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发展深深扎根于企业的沃土之中,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实现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间的密切合作,精心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认真总结校企合作经验,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2003年,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地位。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国启动并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200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高技能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2条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通过凸显职教特色的、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发展平台,为培养汽车维修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下面针对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汽车工程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讨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与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组织的高效运转是分不开的。稳定而延续的开放政策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持,而高效的组织效率则是贯彻政策落实的有力保障。在这其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其中,构建利益共同体是推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人才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他们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不同于中职教育的毕业生,具有鲜明的特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双赢的需要.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有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员工培训形式、定向培养模式等,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招生、教学培养、就业、科技研发等各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会科学本身是种生产力,许多学科都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它还是推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动力和保证。因此,福建省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树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思想,确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研究方向,明确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任务,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文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