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我国的外语教育是社会的热门话题,改革路向何方引起许多争议。文章概述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对英、美、澳、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剖析我国外语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和高等教育体制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努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传统,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市场、社会、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对西方高等教育体制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比较,以此为鉴,撷取精华,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艳 《培训与研究》2007,24(4):60-62
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强基与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儒学思想、文官政治多维互动,使考试内容因需而变,实现了测试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政治制度是国家、单位、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正式规则。正义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对政治制度进行正义的追寻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政治制度正义主要体现为政治制度双重属性的统一即价值属性与工具属性的统一。政治制度的价值属性和工具属性二者互相制约。价值属性统率工具属性,工具属性体现价值属性。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表明,只有当政治制度的价值属性与政治制度的工具属性二者协调一致时,才能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在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中,要使政治制度的双重属性协调一致,我们还要解决好政治制度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制度及时性是制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制度及时性不等于制度有效性,必须从文化人手来解决制度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镇聪 《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04-106
《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虽然以描写英雄为主,但也描写了一些女性。在两部作品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但中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从中我们亦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政治和道德,而西方则重视个人和人性。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内核不同。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发展的程度,本文基于对西部五省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从家(社区)校关系的视角对学生发展问题给予关注。通过对西部五省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的评估,我们发现,即使在自上而下的项目影响下,项目学校仍不信任社区群众,仍未建构新的学校功能观。同时,学校把其与家庭的关系窄化与功利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认为,学生发展事关家、校、社区等多层面,因而建构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其本土化、制度化是达至学生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年,北欧四国分别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高教质量评估制度。高教质量评估既是政府质量要求的反映,也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理解和积极响应。文章试图通过瑞典、苏兰、挪威和丹麦四个国家高教质量评估制度的介绍,以具体说明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和效益。尽管各国在质量保障上所采取的手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北欧四国在高教质量保证上确保的高等学校内外部的双重要求,达到了二者的平衡,从而有利于在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建立专业互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