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在我国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规格单一、层次偏高、类型区分度不高;专业设置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重"鱼"轻"渔";职业界缺位于大学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等现实问题。大学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实质上是具有不同价值追求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系统之间既"相斥"又"相吸"的活动过程,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具有相互调适与引领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生产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文化是大学的独特气质和精神意志,高水平大学需要以文化的力量推进协同创新、站在文化的高度省思自身发展。大学学术的社会培育、大学精神的社会认同、大学战略的社会依存、大学优势的社会引领等的深刻变化,使大学对社会有着更深的依赖和更多的责任,并要求作出文化回应。协同文化是大学对社会的依赖、责任之文化诠释,它坚持以"优势"为条件的生存方式、以"依存"为认同的主流价值、以"合作"为惯习的行为准则、以"协调"为追求的战略视野。高水平大学要培育协同文化,致力打造协同精神、坚持协同创新、提升协同自觉,积极回应社会对大学的文化期待。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大学精神的渐趋失落,引发了学术界对大学本质和大学精神的大讨论和再认识。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剖析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境遇,努力建设现代"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文江 《高教探索》2012,(4):8-10,22
在归纳大学本质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大学治理指向的回归和大学治理模式的超越作了阐释和分析。其中,从"行政管制"走向"服务创新"是对大学治理指向的回归,也是大学行政化"去"与"取"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构建以学术权力为重心、以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为两翼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在这一治理结构中,三大权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多向度的反馈状态,其中,学术权力是核心权力,决定着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方向和重点;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是衍生权力,对学术权力具有校正作用,对学术所需要的资源具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对"大学"重作界定。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重大。但它能够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是有限的。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大学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合理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界定在一定范围,即"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并以大学所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由于学科类别及其结构的差异性。由于学者教授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大学承担并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大学远离社会、脱离社会固然是错误的;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其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它是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和培养形成的,旨在帮助自己有效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提升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需要政府、大学和大学教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大学形态,在培养科技精英、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科技大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探索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基本属性,确立研究型大学的宏观定位及价值取向,对引导我国大学的分类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学历史中形成了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大学哲学,其中认识论的大学哲学以人的身心健全发展为目的,政治论大学哲学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其不同的价值趋向造就了不同的大学品质和风格。我国大学在价值趋向方面几乎是呈"一边倒"的态势,基本上都崇奉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论大学哲学。但由于在我国的政治传统中缺乏这种哲学本意中的政府权力自律内涵,因而这种哲学在我国大学中的功能,已经演变为大学组织行政化、大学行为功利化、大学风气庸俗化的催化剂,使大学方向迷乱和精神堕落,而进行以"去行政化"为标志的政府权力自律,则成为大学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