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模糊是古诗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其中数字也是达到模糊经常使用的手段。将古诗翻译成英语,就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达到原文的效果。而翻译中对数字的处理反映了古诗中数字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英译难于一般的汉语英译。因为古汉语诗文一体,韵味十足,语言精粹,概括精练;形象凝聚,蕴涵丰富。笔者认为,古汉语英译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吃透原文,领会要义。2.意译。3.翻译即创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李白《长干行》在英语母语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过程与可译性、译文的真与美以及多样化翻译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叠词能够通过韵律和音调的美感表达出语言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叠词翻译是古诗英译一大难点,如何既传达诗意又保留音韵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汉语数字式新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英译时必须视情况灵活处理。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探讨了数字式新词的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意译揉和以及意、形、音三者兼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英语和汉语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又有结构相同的一面。中华民族的习语非常丰富,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今天,我们如何能把这一民族瑰宝生动准确地介绍给西方国家呢?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习语的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7.
文化交流的频繁使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古代诗歌在英文翻译上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特殊方面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语音两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汉语粗俗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一种都存在着粗俗语,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粗俗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出现在学作品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对粗俗语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本在此就汉语粗俗语英译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活动之实际出发,多角度提取成语翻译的例子,通过系统阐述和分层详解,论述了成语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所具有之特殊性,及其四种基本译法;同时强调了成语在各自语言中的重要性,也阐明了成语为什么会成为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翻译表达方法多样,旧的理论分为直译和意译,现在我们还可加上音译。作为翻译中的一个分支,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由于词汇少,看似简单,然而作为展示我国对外形象的窗口,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在遵循翻译理论的要求下,如何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景点英译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从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期待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规范化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体物象的运用是诗人达到其以诗传情之目的所常用之手段。由于意象所蕴含之民族独特性,或许目的语中存在其对应物,然则翻译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其真正对等。本文着重援引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些译例对古诗英译中就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文学翻译初习和爱好者有所启示思考并予以共勉。  相似文献   

12.
论形象思维与古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与思维密不可分,形象思维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3.
诗歌美在意境.意境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文化意象.就文化意象的翻译而言,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存在着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区分.意译法弃象译意,或破坏了诗的意境,或折损了诗的神韵,因而是不可取的.直译法优于意译法,有象胜于无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意象美。古典艺术散文的意象的英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象有利于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符合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审美创新期待,有利于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诗词英译中的意象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特弗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一书中提出了从语言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翻译等值是翻译实践的核心。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则不能过分地强调意义对等而舍弃毒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6.
从事英诗汉译的人须两种语言都要过硬,并具有深厚的诗学造诣,千方百计地捕获英诗中的各种相似性手段,而后在成型的汉诗中或运用或变通,以达到与原诗相似的艺术效果。译者可用自己喜欢的句式,自如而又充分地表达原诗诗意。对于诗体,译者不要按图索骥,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7.
易经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2):150-153
列举并评析了五位学大师对“诗的可泽性”这一问题的观点。接着分析四个失败的译例,说明我国古诗英译的艰巨性。然后、通过对四例我国古诗英泽的典范的赏析,从实践上证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可行性。最后简要总结了译诗的方法和目标、阐述了我们的“诗可译”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翻译独特性很强的汉语诗词显得尤为困难。文章探讨了补偿翻译技巧在汉诗英译中的作用。在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汉诗中的韵式和节奏等方面信息的缺失甚至被歪曲,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补充翻译,这样既可以兼顾原文的表情达意,又可以最大限度再现原文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诗歌意象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三类,徐诗意象具有清新明丽、新颖美妙、充满动态感和轻飘感等特点,蕴含着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在习语翻译中人们往往想当然、望文生义,而导致译文貌合神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熏陶不够,或受汉语文化影响,翻译时不假思索。因此,要避免翻译时望文生义,就必须了解英语习惯用语的来源,熟悉习惯用语所源出的宗教神话、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动物习性、民间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寓意深刻的谚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