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是一部说解字义、辨析字形的纂集专书,包含了9000多条训释,这些训释不仅在具体释义上为后世的字书、随文注疏等提供了范本,就方式而言也是后世难以超越的.<说文>的训释方式可以分为直训、义界、描绘等类别.其中,义界是<说文>中最主要的训释方式,比之于直训与描绘,义界是一种完全的、更为优化的训释方式.  相似文献   

2.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源学性质的专,也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此书第一卷为主要内容,从字形结构入手,运用上古音为分析手段,对每条训释逐一进行分析、归类,可以揭示其声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辨字形是训释中古佛经词语非常重要的一环。章通过辨认异、俗体,解释了中古佛经的两个词语,补正了成说。  相似文献   

4.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肖莉 《现代语文》2006,(7):89-89
我国传统的古文训释方法有形训、音训、义训.形训即"以形求义",指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其意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其代表.音训即"以音求义",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词的意义,东汉刘熙的<释名>是运用音训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论形训与声训——兼谈字与词、义与训在实践中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代训诂学家把训释分为义训、声训、形训三类。这种把三者平列起来的分类方法严格说起来是不科学的。从理论上说,训释都是表述词义的。从实际情况分析,形训和声训的目的仍在解释词义,而不在说形、说声。它们不过是两种特殊的义训,是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旧训诂学的术语有相当一批从内在联系看是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的,现代人沿用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直训中的同训是一种说解上既有优点又存在不足的一种训释方式.要想准确地把握每个被训释词区别于他词的关键所在,可充分利用当代词源学的理论及义素分析法来给每个被训释词定位,找到它们与训释词能够构成训释的内在对应关系。本文揭示出以“憂”为中心的一个小的语义场,以窥探词义的系统性之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训释的内容《孟子》全书三万四千多字,其中保留了大量的训治材料,约有二千言,七十余条。《孟子》正文中的洲访材料,从它被训释的对象看,可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有关伦理道德、政治哲理方面词语的训释。由于《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因而这方面的材料是比较多的。例如:①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调之匕(股义公上)②测隐之心,仁之端快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左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以上是有关论理道德方面同语的训释。,③仁人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  相似文献   

12.
刘熙《释名》训诂中的“互训”具有不同于一般互训的特点:第一,互为训释的两个词词性不一致;第二,互为训释的两个词中,同一个词作为被释词与训释词时意义不相同,它们实际上往往是同形异词或同词异义;第三,《释名》中的互训不是同义相训而是同源相训,因此,《释名》中这种貌似互训的现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并不是互训,基于这种分析,建议把一般训诂中的互训称为义训类互别,而把《释名》中的上述“互训”称为声训类互训。  相似文献   

13.
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方法研究孙良明汉代注释书①是供当时人们读懂,学习先秦典籍服务的。其注文大致分两部分,一是单词训释,一是句意讲解。为了解释清楚、明白原书文句的意思,它就不可能仅仅训释词义而不涉及语法问题。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就是蕴存于这种词义训释...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言注释频繁使用“通”、“同”训释古书用字现象。训释字与被训释字之间关系复杂多样,而且使用术语不准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本作了详尽地分析归类,提出教科书术语应准确规范,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准确反映当今古汉语研究的成果,使学生科学地掌握古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15.
《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有:直接指明方言区域,把不同的方言词放在一个条目中进行比较互释;用易懂的通语词训释难明的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通语词;同一方言词的不同字形相释。  相似文献   

16.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何晏注是对汉魏<论语>训解的一个总结,对后世的影响远胜过汉魏说<论语>其他诸家.何注既注意文字训诂,又重视经理阐释,其视角较为合理.何注主要是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也用本字训释通假字、以方俗语训释通语.何注所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继承汉代学者的用法,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8.
《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有:直接指明方言区域,把不同的方言词放在一个条目中进行比较互释;用易懂的通语词训释难明的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通语词;同一方言词的不同字形相释。  相似文献   

19.
高永安 《红领巾》2004,(2):135-138
墨子对虚词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对虚词的训释涉及语气词、副词、连词等.墨子训释虚词多采用分类法、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他把意义看做虚词的核心和依据,并认识到虚词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陆业龙 《天中学刊》2001,16(4):62-64
王逸《楚辞章句》以来,各家对屈原辞句“操吴戈兮被犀甲”和“齐吴榜以击汰”中的“吴戈”、“吴榜”的训释多有不同,而笔者对这些训释皆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吴戈”为大戈、长戈,“吴榜”是合两吴船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