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科学研究、专业教育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同时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特别是美育的重要实践基地。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外图书馆”)特别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阅读推广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实现美育信息资源的合理投放,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大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此目的,广外图书馆以咨询推广部为核心,通过团队建设、打造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建设整体的视觉传播系统、举办美育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使广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省内高校范围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陈香白一《周易系辞》由卦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契合了天道自然。人体的这种“存在...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一种审美的创造,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一种对现实的开掘;艺术或许还是一种对苦难的回忆与伤痕的抚弄,一种寄托于精神之上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影响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在物质的生产力之外,还存在“精神的生产力”。这种把文学艺术确定为“精神生产”的观点,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切艺术都是对美的形态的表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在这点上最具汉文化特色;那就是对“意境美”的充分表达。花鸟画艺术同山水画一样皆是通过对意境的表达来反映内涵的,来抒发作者心中之情和心中之爱的。对自然美的抒情性表现是花鸟画意境美的本质所在,画家首先要从生活中发掘意境美,然后把它转化为“我”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刻划成典型的“物象”,感物言“情”,在艺术的表现中“即兴描绘”创造出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直接由形式引起的,形式因素包括声音、线条、色彩、形体等单位,这些形式因素的创造会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没有美的形式,就不会有关的感觉,形式感是美的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杨晓青 《职业圈》2007,4(7S):81-182,200
美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深度,没有这种深度,艺术实践将是贫乏和肤浅的;追求艺术实践美的取向是艺术教师始终怀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冲动。了解艺术教育实践美的标准和外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实践的美是“真”、是“善”、是思维方式、是精神追求、是一种“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7.
美,天人之际的探寻。 ——题记 一 人生的终极关怀 人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闹闹腾腾,纷纷扰扰,寻寻觅觅……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希望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终极理想? 翻开历史上卷帙浩繁的论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管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不论他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语言,来研究宇宙,来探讨人生,最终都会集中到一个字上来:美。他们在追求着、寻觅着、探索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怎样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美好? 孔子曰:“里仁为美。”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把“仁”视作鉴别一切美恶的标准与尺度。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不能离开仁,诗歌当然也不能例外。 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他以为人的“善”、“信”是美的前提,美的基础,而后方能进入“大”、“圣”、“神”的人生境界。 庄子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承继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为上”的观点,追求的是那种“无物累,无人非”的澹泊虚静的生涯。 虽说这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不同,评判标准相逆,价值取向迥异,或趋向入世,或趋向出世,或重在参与,或重在超脱,但他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描摹着美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8.
徐英微  姜雨峰 《职业圈》2007,(20):77-78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促进高校博物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坚定文化自信及高校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不应只是简单的理论层面和被动说教,还要通过与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互动,达到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形成积极正面引导的目的。美育实践是培养完美人格的重要一环,其育人原则是对人生观的培养,美育实践是人生观早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高校博物馆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馆内的陈列展示形式,大力发展美育实践,让学生通过高校博物馆文物去贴近历史,感悟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这是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徐英微  姜雨峰 《职业圈》2007,(10X):77-78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冰雪山水画之所以开宗立派、标树当今,就在于她美。 冰雪山水画何以美? 十一年前,我着手编著鉴评本《宋词三百首书画集》时,就提出了这一设问。当时是中国美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型时期。历经“文革”的反思,人们对美的体验渐由朦胧而至鲜明。新的直觉、新的个性被鲜明地提设至美的殿堂,让人去感悟、去思想。人们再一次发现,传统的土地上,除权力话语、权威话语外,还有精英话语。他们的思想性更有一种批判的魅力,创造的魅力。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于著书且回答问题的需要,我认识了志学先生,认知了志学兄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12.
洪建云  尹红 《职业圈》2008,(5):99-100
文章通过对《霸王别姬》中京剧名旦程蝶衣人生历程的分析来透视其“从一而终”的悲剧美及整部电影反映的审美观点,从而启发人们“悲剧”是美的,造成“悲剧”的过程更具刻骨铭心之壮美,要用全面的眼光去审美,去反思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洪建云  尹红 《职业圈》2008,(4):99-100
文章通过对《霸王别姬》中京剧名旦程蝶衣人生历程的分析来透视其“从一而终”的悲剧美及整部电影反映的审美观点,从而启发人们“悲剧”是美的,造成“悲剧”的过程更具刻骨铭心之壮美,要用全面的眼光去审美,去反思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伊人     
(一) 美在真情。两情交好,由相识相近到相悦相慕,这原是一段漫长细致的相互审美过程。美的发现也必得借助时间老人。用男性眼光看女性,正如一句俗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古典西施或现代西施之美与不美,往往存在于欣赏者的主观镜头,你说她美她就美,你说她不美她就不美,从来没有个统一的规格和尺寸。即便是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被奉为我国四大经典性古代美人的西施、王嫱、貂婵、杨玉环,也只是那一时代某一君主的欣赏口味,不足以“领导”全中华美女新潮流,更不能成为世袭的美的永恒法则。故而我认为,美人之美首先是产生在审美者的欣赏过程中,情感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那动人心魄的温柔微笑与其说是画家对生活的临摹,还不如说是画家将主观  相似文献   

15.
赵先政 《文化学刊》2008,(6):133-135
中国戏曲服饰艺术与中国戏曲艺术载歌载舞表演的程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适应,具有程式美、律动美、装饰美和符号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审美文化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到新石器初期的东胡林,再到七千年前的泃河上宅,幽燕之美从遥远的史前时代就进入了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龙骨山的洞穴升起了美的第一缕曙光,东胡林人以更为精细的美的创造跨入了新石器时代的门槛,而上宅文化的三美灵动,则透露出海岱东夷、中原华夏和辽西北狄三大原始文化向幽燕聚集的历史信息,预示着此后数千年北京审美文化更为复杂的格局和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人们所认为的美的事物,有客观存在决定的有人的主观决定的,有确实是美的有其实是丑的,有所有的人都认为美的有部分人认为美部分人认为丑的,有自然形成的有有人的参与而形成的。美学各种学说的美学家没有全面考察这些事物,各种学说、定义没有全面概括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18.
"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美学通过人生的“乐之”境界 ,明确提出了其对美的形成根源的根本看法 ,指出了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奠定了儒家美学的“类”本体论基础。“里仁为美”体现了他的入世致用和境界物化的美学内容 ,是“乐之”境界的“仁”学实践。而“大同”理想则体现了他对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发展“类”归宿的天才觉悟及对异化的断然拒绝 ,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感应相通、呼吸与共、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即在与天“同一”的“乐”的和谐态中所达到的超生物和超社会的审美存在 ,这是人性在获得物质和社会的非异化满足后的美学归宿。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广义的“思想就是力量”的时代,其本质特征就是使人由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走向全面发展的“思想人”,即“主体人”。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知识力”竞争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主要是“思想知识力”的竞争。个中思想即人文素质,因为思想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如何从多维角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成为“思想人”即“主体人”,是考量一个社会是否与时俱进、一所大学是否成功、一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相似文献   

20.
张洪 《职业圈》2013,(23):147-147,149
人才效益是指人才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才效益表现为人才在经营活动中的产出(即创造的收益)与投入(即教育投资成本)对比。其效益大小,取决于对人的培养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