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启动法院调解必须经起诉、立案等程序的规定与设置法院调解制度目的相矛盾。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看,为启动法院调解的这一系列程序,会强化原告坚持起诉时确定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促使被告、原告和法院之间产生对抗,削弱法院说服、劝导的效果,不利于调解的成功。因此,应当实行调解和诉讼分离,构建申请调解和强制调解的法院调解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涉及股东的诉讼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股东资格的确认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公司法律规定的粗陋,各地法院自行其是:有的法院以公司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足额出资的股东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侵权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违约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确认之诉立案。这大大影响了法制的统一,削弱了法律的威信,鉴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如何追究虚假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就目前国家权力配置系统与具体运行现状而言,存在着审判独立宪法地位相对虚化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可从规范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规范人大对法院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合理界定检察院与法院的关系,改革和完善相关具体制度等几方面入手,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保证法院审判独立的宪法地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院功能的变化是后现代法学最基本的内容,从裁决到调整是法院功能的后现代转向其具体表现为司法性立法和政策形成两大方面,法院的后现代功能只是对法治社会法院功能的延伸和扩展,不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理论界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是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初衷而言,还是从法院工作的性质来说,仲裁裁决要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必需经过司法审查。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法院应从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适用证据以及是否违反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6.
钟依桐 《大学生》2014,(3):114-117
因为是学法律的,所以我到律师事务所和法院实习过。两次经历都是以体验为主。其中在法院的实习让我体会比较深刻。我只想说那里的工作实在是太枯燥无聊了,我以后绝对绝对不要进法院工作。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法院改革已深入到体制改革的层面,法院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化及改革的盲目性,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其职能特性不同于行政系统,因此,法院体制改革应明确目标模式,通过进行非行政化改革,逐步建立起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法院强制拍卖到底是公法行为还是私法行为,它与警通的委托拍卖行为有无区别?对法院强制执行的性质的不同理解,在法院撤回委托时。其损失的赔偿将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从一案例出发,剖析了法院委托拍卖的性质等同于一般民事委托行为。  相似文献   

9.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缓和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正日益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有关的国际公约也对此作了规定。我国至今仍没有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但在实践中已出现了相关的案例。为了妥善处理管辖权的国际冲突,维护司法公正,减轻当事人和法院的负担,建议我国对“不方便法院原则”予以具体规定,以更好地体现国际礼让与协作精神,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是我国审判权的一种运作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院调解的公权性和官方性,这和调解的根本属性-自愿背道而驰。法院调解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院的审判工作,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示了人民法院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日益重要的职能价值。然而,不庸讳言,我国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确实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的严重现象,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法学界的严重关注。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基础教学工作和兼职律师工作者,八年来一直关注着基层法院的办案质量问题,因为它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研究现阶段我国基层法院民事审判质量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多年来一直实行由青少年负责审判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司法制度,使得该州的青少年再犯率大大低于其他州。目前得州共有这种特殊法院三十多所。其中,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自助法院”位于得州的福特沃斯。该法院自1987年创立以来,已经审理过三千多名青少年被告。这种法院不仅审理的对象只限于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告,而且参加审理的检察官、辩护律师、陪审员、法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也都是青少年。受案范围也只限于轻度犯罪行为,如开车违章、未成年酗酒、小偷小摸等。16岁以下的被告由父母陪审。法律界认为,一般法院忙碌…  相似文献   

13.
申请擞诉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诉讼行为之一,也是法院的一种结案方式,法院和被告对原告的擞诉申请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应将被告的同意列为撤诉申请生效的要件,并取消法院对擞诉申请的实质审查权,代之以形式审查权。  相似文献   

14.
如何厘清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关系日趋成为举证责任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此,我们可从民事诉讼模式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外民事诉讼模式下的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当前的现状及弊端,以此重构合理的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法院调解中出现一些问题,调解制度本身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及审判体制的高效运转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已成为法律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就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之友》2014,(7):52-52
一年前的这个七月,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生效,江苏无锡市的一家区级法院对一对夫妻迅速作出判决——妻子的母亲因为女儿女婿不看望她求助法院。  相似文献   

17.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主体制度。其参诉方式的制度设计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导致了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分歧。有必要通过对法院通知参诉的多种弊端和深厚继存土壤进行解析,提出相对合理的渐进式革新方案。该方案要求暂时保留法院通知参诉并对其进行严格限制,对不同类别第三人适用不同参诉方式,对依据不同的法院通知参诉区别对待,以达到取消法院通知参诉为目的,从而最终实现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立法之本意。  相似文献   

18.
学生游子,男,15岁,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父亲生活。父亲无固定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算不上富裕。母亲没有因为法院的判决而远离他.时不时的给游子一些零花钱,并灌输“亲其母而远其父”的观念,曾因此被其父以“扰乱家庭安定”告到法院。游子的性格随其父,能说会道,始终使自己游离于父母之间,见缝插针。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的司法体制在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严禁司法党化、重视法官队伍建设、律师制度的实行及大理院造法确保司法统一等方面,有促进司法独立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兼理司法法院、特别法院等对司法独立的反动性,但民国初年仍进一步发展了清末已经开创的司法独立体制,其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判权由国家法院统一行使.不能由地方分割,我国现行的县市基层中级法院隶属地方权力机关等法律规定不符合宪政原则。我国国家四级法院的设置和院长、法官的任命,都要遵从宪法、法律和职业自律等双重管理机制。建议在初审法院设置小额、轻罪法庭,适用法律原则与习惯审判,统一司法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