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居然有能“倒”飞机的“个体户”,你相信吗?而这位“个体户”,对于市场经济却有着独特的认识,且见地非凡。昔日,这位“个体户”蹲过大牢,差点被推上刑场,而今,这位“亿万富翁”又有培养千百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之志,这并非传奇,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李兰娟在央视新闻“遇见你”的人物特写中被称为“连轴转”的老太太——这位已经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战“疫”的最前线经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被同行称为“中国脊梁”的李兰娟,成为继钟南山之后又一位感动中国的院士级人物。宅在家里刷朋友圈的日子里,我很好奇这位女院士的身世。相关的报道中,这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
“潘老总”,是当年重庆《新华日报》同志们对社长潘梓年的亲昵称呼。这位“老总”当社长9年多,始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大布是其衣,一生只服务”,邓初民同志的这一赞誉,是对这位共产党人朴素、廉正本色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多年来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活跃、最震荡、最具革命性的时期,电视向报纸这位“老大哥”学习操作理念,网络这位“小兄弟”向报纸和电视学习栏目化,最后报纸和电视分别向网络学习高度自由化并走向融合,内容也更加关注民生,由“为民做主”走向“让民做主”,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5.
苑美华  莫莫 《出版参考》2007,(11):40-40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这位考生却幸运地碰上了一位慧眼识金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国文系主任闻一多。闻一多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气,便打破常规,一锤定音破格录取了他。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纪诗翁”臧克家。  相似文献   

6.
孟亚生 《北京档案》2001,(11):40-41
50年前的1951年5月28日,毛泽东亲笔为苏州一名8岁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有关部门又制作锦旗赠送给这位小朋友,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当年的这位小学生是谁?为什么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如今这位“小朋友”近况如何?为什么题词的背景尘封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7.
1958年“大跃进”时,景德镇有一位古瓷专家成功地烧制出了十分接近于宋代汝窑生产的瓷器。上海市委交际处直接向这位专家定制了一套36只的“九龙杯”。“九龙杯”刚刚交货,这位专家就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因此,这套“九龙杯”就成了绝品。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议编辑和记者们也读读这篇《侃侃“捉虱”经》,看看这位校对是如何工作的,对照一下自己又是怎样编稿、写稿的,这很有好处。如果我们的编辑、记者都能像这位校对一样,认真、仔细、负责地对待每一篇稿件,不把“虱子”都交给校对去“捉”,那么,报刊上的差错一定能防止和减少。  相似文献   

9.
我们建议编辑和记者们也读读这篇《侃侃“捉虱”经》,看看这位校对是如何工作的,对照一下自己又是怎样编稿、写稿的,这很有好处。如果我们的编辑、记者都能像这位校对一样,认真、仔细、负责地对待每一篇稿件,不把“虱子”都交给校对去“捉”,那么,报刊上的差错一定能防止和减少。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1.
汪长纬 《新闻记者》2004,(11):37-37
前些日子,广东省军区司令员请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高风亮节”“求真务实”等溢美之词都往这位司令员头上堆,许多人甚至“很感动”。其实,这是一次因工作变动而必须产生的正常请辞,既不值得报道,也不需要溢美,更不必“感动”。原因就在于,这位司令  相似文献   

12.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是一位老朋友倾力推荐的。这位老友近来生意好所以精神特别好,探其原因,原来有好的点子,更有“利器”支持,宝刀自然英雄使,才会财源广进。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英雄的“高见”吧。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有这样一位通讯员,他抓住他们村一个村民带领全家人从事加工业,致富后不忘乡亲,捐物修建校舍这个典型,及时进行了报道。然后在“三八”妇女节时,他又把这位村民的妻子树成了典型。平时不过当当帮手的妻子,成了开导、劝说落后的丈夫和公婆的“女状元”。“五四”时这位村民的儿子,一个刚从  相似文献   

15.
真实戏剧     
杨斌出任朝鲜新义州特区首任“特首”的传闻和他在国内饱受非议的信誉危机相比,形成巨大反差。编辑部甚至有人提议将这位“中国亚富”同时列在本刊“新闻榜”栏目中的“赢家”和“输家”上,以此来表现现实社会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戏剧性。不过和中国丹东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如果真的交给这位敢想敢干的中国人,今后的戏还多着呢。至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17.
这一周(6月12日至18日)的早晨,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专栏,一直被“一个城市女记者”和“庄稼汉”的事儿所占据。说的是她如何自己投资20多万,“包装”—位农民歌手,并且“很正规”地签下了合同,要制作音乐电视之类的东西。节目中用很长时间特别交待了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细节,诸如如何签合同,如何规定这位歌手一旦“出门演出”要向这位女记者  相似文献   

18.
传媒     
8月12日是北京第一天实行“个性化”自选车号,短短5个小时内,各种版本的搞笑车号竞相“出炉”,令人叫绝。出乎媒体意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件不算大的事,还真能挖出不少新闻话题,不少媒体对此纷纷发表评论。一家海外中文新闻网站对此作了综合报道。 这天最具创意的号码非“USA911”莫属。这位“如获至宝”的有车族上路时大赚“眼球”的情景可想而知。“SEX001”是第一天被选中的最大胆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号码,但管理部门并没有因此而为难这位车主。“FBI001”、“UF0001”等  相似文献   

19.
从“有背景”,到“打伞门”,再到“论文门”,一波接一波的置疑声,让周森锋这位“最年轻”的市长陷入无奈。  相似文献   

20.
一位企业家听说曾为他唱过“赞歌”的记者又要来采访,竟吓得躲了起来,后来干脆来个不露面,自然,这次采访告吹了。这位企业家何以怕见记者?原来,他担心经过这位记者“生花之笔”的再次“曝光”后,自己恐怕就得改名了,因为上次报上的企业家形象和自己已相去甚远,就连他也差点认不出来。由于报道水分太大,因而招来不少麻烦。有的工人直言不讳:“报纸尽瞎吹牛!”个别胆大的,还当面“刺儿”这位“发酵”了的典型。以致企业家也感到欺骗了全厂工人和众多读者。为这事,他好苦恼了一阵子,并暗自发誓:从此再也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了! 企业家的认识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