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几乎所有班主任都会运用班规来进行班集体管理,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班规成功地"解放"班主任,让班主任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创造性、引领性的工作,而且以"法治"代替了"人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理的公平公正性;另一种情况,班规成了"摆设",学生不愿意自觉遵守,甚至部分学生还钻班规的空子,与班主任进行各种形式的"抗衡"。内容明确的班规让学生预见了违规的成本,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违规现象,而班主任则如救火队员一样陷入各种常规  相似文献   

2.
<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获取经验要靠其自身活动来实现,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识是行之成"。小语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为此,笔者作了如下思考:一、变"静态"为"动态",让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成了一种"苦役",作文教学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如何让作文与快乐结缘?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打开一扇快乐作文之门.……  相似文献   

4.
如今,"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育界的高频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常常在反思:想当初,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奋、带着希望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堂",再后来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每天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堂",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学习生活的环境呢?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的爱让我好累,好累!……”这是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写给我的话。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作为班主任,作为课任老师,我如父如兄如友般地爱着他、关心他,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每周轮流一次打扫教室或者校园卫生的"卫生值日",这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值日形式.作为一种教育平台,值日的初衷决不仅是让学生参加劳动来让整个校园多么整洁,而是通过这个舞台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的同时,相机完成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等养成教育.毋庸置疑,"卫生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偏废的教育内容,更是一种不可偏废的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7.
蚂蚁的启迪     
肖斌 《小读者》2012,(6):34-34
“唉,好累!”看这桌上那一摞摞的作业,我不禁吸了一口凉气。作为一个学生,总是有太多的作业.真的好累!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教师只有热爱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奏响爱的乐章。"这个世界是否美好,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爱他们、善待他们,为世界增添爱和善意我们的责任,尤其班主任更应该是爱的源泉,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校园是值得留恋的地方,《班级日记》就成了我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鼓励的平台。"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高中生活短暂而美好。通过写《班级日记》让学生的高中生活过的充实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递爱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陈力 《教学与管理》2005,(11):46-48
新课程全面铺开后,笔者听了不少的调研课.在听课中发现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思考.一种是对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另一种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而缺乏有效的启发、引导措施,只有"放"没有"收",学生的认知结构支离破碎,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成了"穿新鞋走弯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启--放--收"的"导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谈评改作文     
正几年来,本人一直尝试着教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可因为学生的素质底子参差不齐,真正的写作高手寥寥无几,所以,教起他们来感到十分吃力。一节课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动,哪个遇到问题都要帮他看一遍,说一说,教他怎么改,怎么写,讲得声音沙哑,没力气了,好累!一个学期下来,总算有点欣慰,过半的学生会改一点点了,极个别学生改得比老师还详细,评语还挺有水准的;依旧有一部分人不怎么会改,有的连错别字也找不齐,算了,允许有"南郭先生",让他们慢慢进步吧。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传统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好苦,学生学得好累。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是不够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呆板缺憾。要"预设"  相似文献   

12.
<正>"打鸡血"和"挂点滴"今天真的好累,但仍然坚持了下来,真的不想让别人看不起。有人说我们班是打了鸡血,坚持不了多久。什么是鸡血?就是打鸡血,那我们也是挂点滴式来的,一直挂到高中结束。——学生谈雍人的成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成长舞台,二是成长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懂得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音乐生活带有原生形态的性质,他们是把音乐与游戏联结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通过一种"一体化的感受","将音乐作为既听又看,又引起身体反应(跳舞),同时又理解、尊重的一种东西",并用这种方式来体验世界。对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我在一堂综合课《苗家儿童庆丰收》中运用了"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切身体验我国的苗族文化,同时,也努力地让学生在苗族文化的海洋里,尽情地宣泄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习题课是升华学生认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平台,是以生活背景作为题材,多方位多角度的设置情景,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型.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即: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某种方法的步骤,再用具体的例子来验证它,然后用相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它.基本特征是形成某种模式让学生套用,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其思维方式是"简单再现",没能通过"授鱼"以"授渔",学生成为知识或者方法的容器,最终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有所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需要一种"仪式感",使阅读这件事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庄重而有意义,更闪光而有趣味,从而享受阅读。仪式感在阅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仪式感能让阅读有向往;仪式感能让阅读变"悦读";仪式感能让阅读成习惯;仪式感能让阅读更温暖。作为学校、教师、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善于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五、四、三、二、一"的方法,即指导学生用好"五种感官",通过"四种渠道",利用"三个空间",坚持"两个勤字",遵照"一条原则"来写作文,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9.
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做数学"不等同于解题,而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有人把几何画板比喻成"数学实验室",的确,用它来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可以让学生获得"做数学"的亲身体验,揭示数学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纯知识的考查难度日趋下降,对学生的考查最终定位在能力层面,.如何走出"题海战术",让学生手持一把"利器"游刃于"题海",就成了我们老师的追求.唯有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主动投身思考,以激情带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