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的人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是中国古代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从西周“礼乐化”的兴盛,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其思想闪耀着几千年的历史光辉,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主义”的主要内容,这已为大多数学所认同,但是,若把这些人精神的早期形态说成是人思潮,就难以为有的人所接受了。正是这一不为人们所趋同的观点,展示了中国化在先秦时期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散文中把对现实的体会、哲理的探究和文学的技巧有机融合在一起,虽然诸子从各自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不同主张,甚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不难从中发现其共同点即平民对经济、文化的要求和朴素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是载述当时神话传说和怪异事物的主体。孔子、墨子、庄子、荀子是这一时期神怪思想的代表。孔子并非对神怪一概不去谈论,而是反对从怪异的方向去谈说神怪,希望匡正当时流行的怪力、乱神之谈。墨子认为世人必须接受“上帝山川鬼神”的监正,顺从“天”的意志。庄子神怪观建立在道家政治理念基础之上,是庄学政治理想的托古和演绎。荀子生活在六国吞并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术士横议、邪术并行的时期,他沿袭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并发展改造了它,把不可知的“天命说”改造成可以认识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天常说”,并严厉批判各种异端邪说,从而形成对待神怪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孔、墨、庄、荀诸子神怪思想内涵丰富,品格各异,不仅体现了各家学派的神怪观念,而且显示了神怪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正是在分外关注人际、人事这一传统特色上,隐逸文化与先秦诸子文化契合一致.而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宽泛意义上的隐逸文化,自始起即表现为对现实人事的关注,至先秦时期,诸子纷纷讨论、总结了隐逸文化中的这一人事人生内容,并在此点上呈现为不同的面貌和形态.由此意义上讲,它既表现了诸子(即士)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广泛继承,同时又标志着狭义的隐逸文化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我教育思想,先秦诸子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孔子提出自觉、内省、践履、躬行;墨子注重述而又作、察类明故、强力而行;孟子主张自我完善与智能的充分发挥;荀子则强调化性起伪、由士至圣、外铄等。这些都成为中国自我教育思想观念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的"王道"追求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政治文化现象。除了儒家极力推崇,其他诸子各家也纷纷打着"王道"的旗号,对于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思想秩序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吕氏春秋》以"王治"为主旨而博采众家之长,适应了战国末期大一统的形势要求,不仅上承先秦诸子,同时下启汉代学术。"王道"思想诞生以来,深深影响到后代社会的发展,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各国为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谋求富国强兵之术,而群臣朋党比周,争权夺利,排斥异己,不仅危及社稷的安全,而且使君主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贯彻国家的政令。所以春秋诸子不仅对朋党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分析它的危害,要求禁绝朋党的呼声日益高涨。战国时期的法家对朋党尤为痛恨,其中,韩非的朋党观最具代表性。韩非作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了一整套禁绝和制驭朋党之术,为专制君主提供了与朋党作斗争的锐利武器。这是先秦思想家朋党观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也是韩非的法家理论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秦始皇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奉为圭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早期的思想家们是把善恶作为道德范畴的相对立的概念来谈论的。孔子强调善是“志于仁”就意志与实践“仁”的行为的自觉的统一.违背了“仁”就是恶。老子认为善是“德”,即遵循自然之道。反之则是恶。这种善恶观是对苦难人生的解脱。墨子善恶观建立在“兼爱”基础之上。中华民族儒道墨三家观点兼收并蓄.变通灵活。  相似文献   

11.
刘倩 《新疆教育》2012,(12):54-54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新兴的高中选修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成为了这门选修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在研究管理问题时,认识到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为此,他们从伦理道德层面上提出了“义”作为其一种管理理念。他们认为,“义”是调节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最佳行为规范和准则。无论是规范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还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先秦诸子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它仍然是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化审美特征.“论—说”因素决定其以意为宗,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行文畅所欲言;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富有情韵,抒情因素造就其情采纷呈的特质;艺术表现借助想象因素与多种修辞手法及论证方式相结合,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宇宙观、人生观、人性论、价值观、政治观等五方面对先秦诸子关于人生问题的观点进行综述,探讨了墨、儒、道、法等诸子对"人"之为人的诠释和剖析。运用辩证思想和科学的历史观,揭示了先秦诸子对人生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启发意义,同时也指出,只重目标而不重进行方法的哲学思想,乃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缺点。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7,(3):71-77
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修养仅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怀,先秦诸子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想的佼佼者,他们的生命修养不仅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怀,更是一种生命智慧,包括对生命身体的尊重和全养,以求道为目的对生命境界的涵养,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品格的培养和对生命实践的最大重视的内容。先秦诸子思想通透,思维浑融,为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认知生命和修养生命境界提供了根源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20.
王青松 《现代语文》2006,(12):37-37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