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对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古鄞江镇唐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竣工后,乡民修建它山庙永祭县令王元暐。千百年来,鄞江民众约定俗成,每当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之时,它山庙内人如潮涌,演戏娱神,商贾云集。它山庙会香火不绝,逐渐发展成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集市贸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庙会的祭祀仪式隆重,巡游场面壮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代山东庙会之神灵信仰,无论在演变趋势、奉祀主神,还是在信众分布、信仰取向上,都反映出其整体性衰落的共同特征。这一衰落性特征,不仅减缓了近代山东传统型庙会的发展,而且削弱了近代山东整个神灵信仰文化之公共信仰的根基。这也是山东庙会近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楚人尚巫鬼,巫风极盛,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登峰造极。后经过发展楚国形成了一整套有序的以楚王为首的宗教系统。巫的信仰不仅给楚人精神慰藉,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展现了楚国浪漫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人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符号,蕴涵着各个社会时代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包括观念、道德、情感、信仰等。其中,人名中的信仰文化表现为人名灵物信仰、人名神力信仰、及其它信仰,如动植物信仰、自然力信仰、祖灵信仰等。由于这些信仰存在一定的衍生关系,就依次称之为人名的原生态信仰、人名的次生态信仰和人名的再生态信仰。至现在,这些信仰积淀在人名文化中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遗留着,影响着人名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庙会的产生及其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从本质上讲,它属于人的一种信仰。探讨人类的信仰渊源,我们可以看到,庙会产生于人类信仰的偶像崇拜阶段。任何事物一经产生,随着社会的前进,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庙会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功能、组织过程都发生了截然有别于产生之初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许多社会功能,具有促进村寨和睦、传承彝族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基层信仰安全等积极作用。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以及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中需要透过宗教的外衣,重新审视和挖掘彝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庙会是传统与创新的融汇,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大众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庙会经贸活动在活跃大众物质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良商家的一些行为也不容忽视。政府与民间加强互动,使金殿庙会从宗教拜神到繁荣商业再到发展旅游业转型是民俗文化得以保留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乡村重要的文化根脉。民间信仰空间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深入探索并理解这类信仰空间是我国乡村保护与振兴工作的关键。就客家地区而言,关于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布局形态和景观表现等方面的基础认识,至今仍然很模糊。为此,尝试通过实地取证和文献调查,并综合应用民族文化和空间解析等方法加以揭示。研究结果表明:客家乡村民间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来源于百越土著,受到中原汉族以及其他外来族群的影响,并与复杂的地域再创造有关。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空间,在客家乡村中体现为分散式的节点布局和多样化的游行活动路线,并与山石、水系、树林、民居、道路等自然或人文环境要素紧密共生。  相似文献   

11.
庙会是围绕寺庙而形成的一种特定集会。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实质上是民间信仰文化。庙会最早起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庙会内容不断丰富、形制逐渐完善: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出现使祭祀权利由全民祭祀集中到嫡长子专祀;秦汉到唐宋时期,宗教的传入与渗透改变了传统庙会文化的格局;宋元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使庙会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息。纵观庙会的嬗变历史,可见庙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娱乐群众身心和促进贸易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在进步,我们仍然需要民俗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珍惜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对秦代的养老问题,前辈学者论述不多。从历史文献中的零星记载来看,秦人是重“孝”的,云梦秦简中的有关记载也证实秦重视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秦律中有关条款的分析,结合司法领域的个别案例,认为秦统治者重视对人民进行“孝”观念的灌输,并且注重“以法行孝”,以此来维护社会生活中父家长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仰因海运航线而北传青岛口,在明成化年问青岛口便建成青岛天后宫,并以神之名保护各港往来商旅。妈祖信仰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进入青岛口,被当地民众接受崇拜,天后宫中香火不断,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逐渐被同庙的多神信仰所同化,职能逐渐宽泛,不司专职。再加上德人来青后带来的天主教信仰的影响,青岛天后宫的地位在中西传统的信仰较量中日渐衰落,趋于弱化,正确认识青岛天后宫的信仰境遇对于青岛这座沿海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和大众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被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秦东地区保存了华山西岳庙会、白水仓颉庙会、蒲城尧山庙会、白水杜康庙会、华县下庙西岳庙会、韩城太史庙会、合阳东雷三官庙会等古庙会形式,在宗教祭祀、商业贸易、娱乐、文化传承、训导教化、精神引导与旅游推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书信是汉代民众已经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其物质载体的制作样式和书写样式比较规范,具备一定的制作和书写规则:整齐划一的书牍长度;简短精练的篇幅;具有一定范式的格式用语。这些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当时物质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人际交往礼俗等息息相关,是恢宏灿烂的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戏剧的产生有多种说法,其中宗教祭祀是戏剧产生的源流一说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从庙会演出的渊源出发,结合实例谈宗教祭祀活动对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18日至21日,由荆门市人民政府主办、郭店楚简研究中心承办、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荆门市凤凰花苑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聚集在郭店楚简的出土地,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总结郭店楚简研究的丰硕成果,展示郭店楚简研究的最新成就,探讨郭店楚简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的竹简《老子》,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老子》文本。它是校勘其他传本的重要资料,如帛书本及今传本“绝仁弃义”,简本作“绝伪弃虑”,说明简本《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这些差异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老子思想与儒道思想的关系。因此对简本《老子》进行整理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