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经华 《广西教育》2013,(33):62-62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师:像1/2+1/4这样的分数加法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呢?生:通过通分来计算。师:好办法,通分的目的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加减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加减法来进行计算(板书:转化)。请大家尝试计算下面两题:  相似文献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数计算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只有紧扣算理,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学生才能实现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问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66-67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6.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7):90-91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分数的计算,学好分数的加减法是学好分数乘除法的关键,而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要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时时刻刻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指导自己的算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熟练掌握分数的知识,并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6~67“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法则,可分四步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一看、二通、三算、四约。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练习:  相似文献   

10.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年前,我曾经上过同一节课,当时通过学生的折、画等活动体验通分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计算、自主验算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等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从知识掌握方面来看.学生学得很扎实,尤其对算法理解得比较透彻。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1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正数范围内关于加减法的一次终结,也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前面学习的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加减法还可以依靠比较直观的计数单位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算理,而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直观的计数单位隐去了,只留下了相对抽象的计数单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数学思想的美丽身姿开始在课堂中频频闪现。在备受鼓舞之余,一些教学行为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以下是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4.
王文森 《辽宁教育》2007,(12):58-60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笔者教过几轮浙教版(下称旧教材)的“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每教一次都留下很多烦恼.教材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分内容,90%的版面都是计算题,而且从“同分母”到“异分母”再到“带分数的加减法”。越学越繁杂。学生学得枯燥乏昧,苦不堪言;教师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通分和约分等知识后才教学的。对比现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浙教版四个版本教材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导入情境、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的设置,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陶新武 《教育文汇》2014,(14):33-33
今年5月,合肥市蜀山区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几位教师在导课中各展风采,其中两位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先看看李老师执教四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导入。  相似文献   

17.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只有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促进自身发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数加减法的重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发展指导者是最近几年为东西方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指导案例是顾泠沅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案例之一.文章描述了该指导案例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看穿教材的“前世今生”。这虽然是指新旧知识的联系.但不是浮于表层的.而是要打通教材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找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最佳关系和同化点。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先复习整数、小数和同分母分数加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有了民主和开放,但一些老师对“活”的课堂出现了“失察”或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本文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堂课教学中遇到的此类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