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特殊曲线y=xnsin1/x(n≤3)的渐近线的存在性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Pn渐近线问题,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现今一些高等数学教科书中关于渐边线的讨论比较含糊,有所欠缺,本文对此指出了二个不足之处:一是按照其渐近线的概念进行讨论.将会丢失一些渐近线。二是讨论渐近线是为了帮助分析函数曲线的走向.而其提出的渐近线概念对此帮助不大,为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渐近线新的概念,既完善了渐近线的概念,又对曲线与其渐近城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了比较明确的探讨,基本上解决了以上指出的二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二阶曲线渐近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给出了二阶曲线渐近线的求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曲线的渐近线的定义出发,以拓广平面、无穷远点、无穷远直线和齐次坐标为工具,讨论一般代数曲线的渐近线,并给出了由隐函数形式表示的一些代数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这种求法,比传统的方法简洁直观,同时体现了《高等几何》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在研究函数图象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二阶曲线渐近线的定义、性质,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二阶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分析中《曲线的渐近线》给出了高中解析几何中“双曲线有渐近线”的理论解释,而且涉及数形结合、分类、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以及同一极限的多种表示,对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作用较大,故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发展理论和教材基本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探讨方式做这个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现今一些高等数学教科书中关于渐近线的讨论比较含糊,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照其渐近线的概念进行讨论,将会丢失一些渐近线。二是讨论渐近线是为了帮助分析函数曲线的走向,而其提出的渐近线概念对此帮助不大。为此,提出了关于完善渐近线概念的思考,并对曲线与其渐近线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了比较明确的探讨,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两点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在直角坐标下求曲线y=f(x)的渐近线的方法,导出极坐标下求曲线r=f(θ)的渐近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推导出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和点线距离公式,再据此得出极坐标系下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并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举例剖析解决双曲线渐进线相关问题的策略,代数上运用二次方程的运算技巧,几何上运用特征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11.
线描技法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 ,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2.
用Excel绘制挥发性双液系相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利用Excel绘制双液系相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线描历史源远流长,线描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很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硬笔线描造型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融合中西方艺术观念,从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表现事物的能力着手,将各类造型训练用硬笔线描的方式分阶段融入到教学中。使线描这一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得以拓展和升华,使之绽放出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林平 《三明学院学报》2006,23(3):316-319
线在中西古今绘画中一直是被视为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传统、美学观念、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艺术面貌中各具神采。文章以中西古今用线造型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比较中西绘画用线造型的观念、源流、功能、特性、以及审美取向等因素,通过绘画用线造型异同的比较,更多地认识各自民族艺术的精粹。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学中,线描因其工具简单、表现力强以及应用领域广泛,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传统线描和装饰线描两者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区别。认识它们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用线造型和表现物象,画出精美的、极富创造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学对比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的关系,认识两者各自的特征,把握并发展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并加以拓宽演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因素决定的,与西方或其他画种线条表达的涵义有所不同。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的用笔、抒情达意及画家个人风格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问题,线条对造型、达意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线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心理,体现为一种生命气象的符号表达,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人在以线条描绘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线型思维的模式,它构筑了中国画艺术大厦的基本框架。这是中国画的“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的根本属性就建立在这个“一以贯之”的大道之上。  相似文献   

19.
在对《几何证明选讲》专题的习题做解答时,经常遇到添加辅助线的问题.按综合几何的类别总结了引辅助线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基本上能涵盖《几何证明选讲》的习题中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几何证明提供快捷、有效地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