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到来,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张者的《桃李》一书中,邵景文是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一个典型代表,邵景文之死是否象征着知识分子的"死亡"?《桃李》也并不是一部纯粹暴露高校学术腐败或是法律界黑暗的小说,它在理性的呼唤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单位》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之思考为主要内容的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理想时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索尔.贝娄发表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赫索格》,从小说所描述的现代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当时的犹太知识分子在动乱的60年代的精神生活出发,论述了《赫索格》所体现的犹太意识。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短篇小说《文学教师》中的尼基丁是一个从追求爱情、享受安逸生活的普通教师,蜕变为一个具有怀疑和反抗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庸俗生活与知识分子个性碰撞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兼具典型和非典型知识分子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尼基丁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充分展现了他的知识分子个性由潜伏状态向觉醒状态的演变,并预见俄罗斯知识分子曲折前进的未来,表明契诃夫对此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进一步分化,面对汹涌而来的大众消费文化热,知识分子在自身的文化实践中,面临着采取何样的方式、姿态和立场来适应消费社会的文化特征。贾平凹的《废都》在90年代初出现,表明了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放弃了精英意识立场,率先适应消费文化社会的一种投机和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6.
冈鹿门是明治年间访华热潮中的一名知识分子,他所留下的《观光纪游》描画了与清朝文人志士交往的历史画面,成为后人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观光纪游》里又如实地再现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远渡中国,亲眼目睹中国社会后所发出的慨叹以及对中国的再度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观光纪游》又是探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萨利赫通过追寻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在其小说《北迁季节》中建构了流放的母题。主人公穆斯塔法流放的过程就是他寻根的过程,他的流放充斥着重重叠叠的矛盾与冲突。流放的最终结果,表征了萨利赫对"流亡知识分子"作为世界人存在的艰难探索和意识,这与爱德华.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流放的态度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媒介知识分子"是传媒现代化的产物。在传媒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与其间整体的社会性变革,中国知识分子亟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演变。"媒介人"的身份伴随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型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央视名牌节目的《百家讲坛》,拥有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大众化路线的核心理念,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当今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演变的突破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价值、媒介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剧本实际上表达了当时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理想的破灭,展现了现世的荒谬和人生的虚无。后代各个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给予了《邯郸记》高度评价。本文将针对英译的《邯郸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知古》主题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被肆意作践的屈辱现实,亦即小说所谓“嗟乎王生,生世不谐”。其思想价值:一是揭示出知识分子地位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反映了轻贱知识分子必将导致国家衰亡,社会没落的严重后果;二是生动描绘了落第儒生的生存状态,深刻反映出晚唐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因生活所迫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悲惨境遇;三是丰富了唐人小说中已有的“生世不谐”之人生命题的内涵,把知识分子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引向对国家命运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195 4年到 195 5年 ,毛泽东同志直接介入并强力干预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纵观这场远远超出学术讨论和批评范围的政治批判运动 ,不难看出 :他对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估计不足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分析,将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归结为四个系列,即孤独、决绝的叛逆者形象;封建复古派或卫道者形象;兄弟怡怡下的金钱关系掩盖着的人物形象(如沛君之类);"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悲剧形象。着力剖析了四个系列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及灵魂特质,深刻地揭示出这四类知识分子形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绿化树》中的章永璘是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在苦难的环境中,在马缨花的帮助下走完救赎之路,虽然身陷囹圄,精神却获得解放。对他思想历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天的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废都》自出版之后就备受争议,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今回顾"废都热"现象,我们更加冷静地意识到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作品本身艺术上的瑕疵以及商业的巨大炒作共同促成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废都》将因其文学史的意义定格在现当代文学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18.
山田花袋的名作《棉被》被誉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了日本的"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无所顾忌地违反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暴露了社会生活中最丑恶的一面,对后来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棉被》虽然是一部自我告白性质浓厚的文学作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新旧思想相碰撞的社会氛围。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山田花袋作者本人和了解当时的明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来日的父亲》讲述了一位名叫罗金的知识分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受到金钱的重压,迷失自我。他不断地寻找着解脱的方式,渴望摆脱金钱的束缚。最后,爱让他忘记痛苦,心灵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20.
《野叟曝言》作为现存中国古典小说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浪漫想象之笔,虚构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帝国向全世界推广儒教的过程,从而过了一下儒家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世界大同的虚幻梦瘾。主角人物文素臣,作为全才全德的救世英雄,封建时代传统知识分子几乎所有的美德才能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其书所体现的蹈厉奋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恰恰成为康乾盛世国家盛强独特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更造就其中国小说史上熔经铸史的一代奇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