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教育学段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点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法治教育学段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核心素养要求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目标方向,是法治教育的目标依据。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法治教育学段衔接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指向。法治教育目标指向有:获得基本法理知识、培养主题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法治实践研学意识、锻炼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养成终生受用的课程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与法治教研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传统的教学设计文本,创新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方案,以学习目标、评价要求和学习过程为关键要素,强调课时学习目标的分解设计和素养表现水平的细化描述,从而实现问题导向的学习进阶设计,促进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内容活动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一般是指为了达成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指向能力培养和素养培育的思维性或实践性学习任务。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通往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教学应从价值立意、学情关注、生活内涵、实践指向等方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涵,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融合深度学习路线、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2.0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以“曲线运动”单元为例,对框架进行解释,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评价体系和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及步骤,以期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课程”形态推进落实人工智能教育逐渐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并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针对目前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浅表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评价简单化等问题,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改进的新视角。基于深度学习的思路,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单元需体现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教学活动需强调智能社会真实情境的参与,教学目标需指向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学习成果需产出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物化成品,教学过程需渗透智能社会责任的引导。由此,从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并以“走进人工智能”单元教学实践为例加以详细阐释,彰显人工智能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音乐户外课是音乐教育的时代性拓展,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情境延伸。合作学习是音乐户外课中基础又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对音乐户外课中有关合作学习的认知和掌握,了解合作学习的分类操作目标指向,明确其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明晰相关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为中学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情境和议题,议题式教学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思辨能力,对于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议题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活动探究的重要抓手,如何设置有可议价值的议题,是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王荣 《基础教育课程》2012,(12):62-63,66
课堂评价与课程教学整合研究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话题,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分别报告了课堂评价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成果。一、学习目标的分类与制定依据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上课和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课堂评价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相整合的纽带。其中,学习目标的分类与制定对于实现课堂评价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具有前提性意义。1.关于学习目标的分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济教授在对布鲁姆评价目标理论对当前情境的实用性提出质疑之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关于学习目标的分类设想:(1)指向习得结果的三类目标。即将学习结果分为成果、过程和创造三类,分别对应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这种分类的最大贡献是能从宏大的目的出发将“有价值的结果”落到实处。(2)指向意义形成的三阶目标。即将学生的学习意义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意义与价值的三个递进层次。(3)指向教学实践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葵 《亚太教育》2024,(4):105-107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并基于学生身心特点,明确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围绕学生心理倾向,创设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实施项目式学习探究展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素养提升,进行项目式学习多元评价。以此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教学课例,探究新课标视域下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即立足单元整体,聚焦课时任务;深入文本研读,明确教学目标;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是有意义、体现学习主体性、面向素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具有具身性学习、指向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特征。当前,在线教学面临学情分析不精准、课堂教学弱互动、知识显性化、教学浅表化和学习虚假性等现实问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要回归学生本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突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挑战性和适切性;提升教师深度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育人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2.
王馨爽 《英语教师》2022,(17):158-165
阐述深度学习的内涵。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为例,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明确单元教学理念和设计原则;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单元主题和语篇子主题;挖掘主题意义,建立指向单元主题的逻辑关联图;提炼单元教学总目标,重组课时并设定单课时目标;基于单课时目标,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活动。提出突破单元设计思路的局限性、补充基于单元主题的拓展语篇、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就各学段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所强调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重点指向学习能力和学习形式,它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它集中在一些主题研究活动中,它更渗透在课内课外无时不在的生活里。因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立足"三点",力求灵动地开展好综合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劳里劳德提出的会话框架是描绘对话教学过程的一种实践性分析与设计工具。该框架基于一般的学习机制,即基于概念体系与实践能力两种知识水平的"目标-行动-反馈"循环过程,建构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习环境的互动层次,形成了五大学习循环圈,由此指向不同学习活动类型的对话教学形式。在会话框架视野下,对话教学的展开要求是:明确对话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和情境性;灵活变通教学形式,指向意义学习;主张教师也作为学习者,保持师生主体平等性。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其掌握必备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变化,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思想品质,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逆向设计强调以学习目标为起点,以评价先行为特征,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体验,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深度学习的要义,指向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逆向设计教学基本样态应为:明确学习目标,确定预期结果;先行设计评价,促进深度学习;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维: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法治视野诠释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具有特定的意蕴.民主法治、诚实守信、地位平等、法治文化、权利救济诸要素赋予了和谐校园的法治内涵;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指向,即公平正义是和谐校园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价值实践;和谐校园内涵中的法治理念及价值指向中的公平正义,决定了和谐校园建构的路径选择必然以权利本位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学校教学中所出现的“知识结构孤立、教学形式僵化、学习整体割裂”等问题,架构了更具“真实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社会性学习框架,并从“指向育人价值彰显的学习空间营造”“指向社会关系卷入的学习圈层构建”“指向认知发展进阶的多样学习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校本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情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方法为工具、以教学反馈为手段,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弊端凸显,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商榷.1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一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发端,同时也是归宿,是整节课的灵魂,教学活动必须指向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