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自信思想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旗帜。这一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分别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揭示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质疑、文化衰弱丧失的发展过程,面对高职大学生当前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也是高职教育的使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结合,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营造文化氛围和开展文化活动,借助"互联网+"创新宣传传统文化,以此坚守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我国传统哲学、中医等联系密切,彰显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审视了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亡现象显现,发展的基础也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逐步丧失.文化自信视野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第一,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第二,明确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的当代取向;第三,始终牢固根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恪守文化法则;第四,注重同现代体育、其它民族体育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五,大力推进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观"的提出对于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观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探讨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融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基本路径可从构建"修德"与"修体"兼进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营造大学生崇尚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和践行文化自信的校园氛围、编写体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特质的通识校本教材这三个层面入手,以不断推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血脉与文明财富,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与丰富的智力泉源。当代文化建设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作用,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文化自豪感的塑造促成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切实提高文化自信.而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出的学史增信,则为新时代大学生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根本遵循,这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是个人的精神家园、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风骨,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文化自信视域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文化自觉意识不强、文化先觉能力不足、文化自强实践不够等现实困境,因此,在积极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研究基于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发展趋势,借助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场域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场域内,商业文化影响过度,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兴起,破坏了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结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场域的正向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社会背景,提出重新界定体育价值,利用多元手段去“泡沫繁荣”,构建国内各阶层的体育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基于历史和现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避免被西方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强调体育文化之本质,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之精神,培育大国竞技体育之自信等手段,试图摆脱负面体育文化趋势影响,在重构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文化场域的同时,再现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自信、体育大国自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模式上的冲突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缺乏客观全面的思考辨别能力,在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上容易陷入迷茫,从而动摇文化自信.本文主要基于混合式学习平台,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突出"文化思辨",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全面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以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特征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德育文化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重视天人合一,人际和谐;注重内省修养,主体自觉;倡导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深入研究和吸收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代转化,对于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德育文化的构建,对于我国公民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具有"底色"的意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构筑红色文化资源"大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式"教育和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立交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它们揭示了中国在文化自信问题上对待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理性态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只有坚定这些根基,把握内涵,才能真正地做到文化自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打造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切实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在当代社会视野下,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文化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具有显著的活态传承特质。"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动性强调了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升社区主动性即是文化自信战略在落实民众中的重要显现,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民族文化自信,使其不断增强。两者互为作用,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中国梦"伟大梦想的实现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儒、道、释主体文化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自然、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这种以“和”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对形成和谐社会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根"和"魂",其呈现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发展的时代性等特点,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国际名片。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做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准确判断,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的有机融合,加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双向互动,推动扶持政策与鼓励机制的稳步创设,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不断优化。本文基于"网红文创"的发展状况对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当代路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