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字后面加标点,看起来简单,但小学生由于难以分清书面语言的结构,辨明表达意思的语气,在写作中常常千篇一律用冒号。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编了一首儿歌让学生巧记:“说”字后面加标点,四种情况记心间:要说的话在后边,“说”字后面两圆点;要说的话在前边,“说”字后面画圆圈;要说的话在两边,“说”字后面加逗点;要说的话非主句,“说”字后面不用点。例1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两盒。”例2“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例3“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说,“我给您去换零钱。”例4因此,孩子们说“…  相似文献   

2.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3.
对古代汉语动词后面的“以”字介宾短语(下面简称“以”字式)作什么成分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补语。持这种观点的,我们可以举朱振家先生作代表。朱振家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以”字式经常用作状语,也用作补语。“用作补语的。如:⑤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为什么作补语呢?单从语法角度分析,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看法,现在似乎已成定论。第二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状语。王力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他在《汉语史稿》里讲了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二"字考释     
写了《“一”字考释》后,意犹未减。加之,朋友们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二”字考释》。“二”和“贰”、“弍”是同一个字,前面是小写,后面是大写。本文就“二”字作一番以形说义、以声求义、据文证义的探索,或许对训诂学有兴趣的同仁们有点启发。一、“二”字的本义、同义、引申义  相似文献   

5.
新语法系统把词组改称短语,名称的改变引起意义上的改变:词组侧重于结构,短语侧重于性质与功能。“的”字结构在新语法中改称“的”字短语,它是一种应用广,情况复杂的特殊短语,它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从“的”字短语的组成方式看,它是“的”字和前面的名词、代词、动词和形容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构成的。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构成方式: 一、省略“的”字后面的中心词,“的”字与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后面的中心词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使句子简洁,就省略了这个中心词,结构助词“的”就与前面的修饰词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字短语的这种形成方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汉字在手写领域里存在着“:”、“々”。“:”、“々”不同于一般的字,我姑且名之为“万用字”。“万用”,极言其用处之多____放在什么字后面就具有什么字的音、义。“姑且”,是考虑到也许有的同志根据某些专家下的“字”的定义,不承认它是字,说它仅是一种叠字符号。为求得叫法的贴切,有待于大家来“正名”。  相似文献   

7.
从语法角度来讲,含有“得”字的句子,“得”后面的句子成分在一般情况下是补充说明谓语的,是句子的补语。如:“他高兴得心都跳出来了。”“得”字后面的主谓短语是补充说明形容词谓语“高兴”的。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含有“得”字的句子,“得”后面的成分就是补语,其实不然。现从几组“得”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中的人物对话时,在“说”字后总会千篇一律地用上冒号和引号,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对话情境和内容,在“说”后活用标点。例如:1“.说”前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在“说”字后面加句号。如,“国家困难时,提倡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老师告诉我们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著”字的介词性质提出新解,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介词“著”,它的含义不是语法学者们所讲的“在”、“于”的意思,而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当“著”字在未带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当“之于”二字来理解;当“著”字在带有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之于”二字可省略其一,或当“之”字讲,或当“于”字讲。也即是说“著”即“诸”。文章用《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书籍中的诸多例子验证,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0.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从前”两个字后面是一张粮票;“现在”两个字后面是一张股票;“将来”两个字后面是一张水票。这幅漫画令我至今难忘。回忆从前,中国是多么贫穷,买什么都要票:粮票、布票、肉票……听住在城市里的婆婆说,城里那时还有煤球票、火柴票呢。农村里的票都是大队里分的。每次拿到票的时候,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分票是看你家有多少人,就分你多少份票。其实,用票就是限制你的吃穿。  相似文献   

11.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51-51
问:下面句子里的“说”字,后面为什么不用冒号? 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11册第24课《向命运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汉语也有被动结构,这似乎不成问题。但是迄今一问到它的结构特点怎样,有几种形式,答案就不清楚了。单说“为”“见”“被”等的词性吧,有的说是助词,有的说是助动词;有的说除“被”是介词,此外是助词;有的一概未定,谈到它们时就被称为“为”字“见”字,等等。现代汉语教材里,“被”,一般说是介词,也有管“被”后面不带出施动者时又叫助词的。“为……所”的“为”,又有不少同志认为它是动词。看来,要想理解汉  相似文献   

13.
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在一次上课时,我为了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让他到黑板前听写生字。他显得很害怕,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我所念的字。可是,当我们共同检查时,就连我在讲台上也要认真辨认,更不要说坐在后面的学生了,因为他写的字比钢笔字大不了多少。问其原因,他哭着说:“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到黑板上写过字,不知道在黑板上怎样写。”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们的名字一般是三个字或两个字。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为姓,后面的字为名,如陈X、张XX等。但对古人来说,尤其是先秦时期,这就不太适用了。试举几例:1.孔子并非姓孔。《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史记》也并非完美无缺,他说孔子“姓孔氏”,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  相似文献   

15.
“的、地、得”这三个字常常用混。下面先说“的”和“地”的区别。“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修饰语后面,这两个字才有发生混淆的可能。我们用以下四条规则来概括二者的区别。 一、名词前头写“的”。例如: 新的情况 高高的个子 丁丁当当的声音 认真负责的精神 “情况、个子、声音、精神”都是名词,这时我们不管前头的修饰语是什么,一律写“的”。  相似文献   

16.
1.“说”前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 在“说”字后面加句号。如.“国家困难 时,提倡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老师告诉我们说。 2.“说”后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用冒号。如,他总是 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  相似文献   

17.
1.二册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 ,该怎样处理 ,是否都要教 ?如果多音字的某个音在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已经出现过 ,后面出现这个多音字的另外一个音 ,教师就应该提示这个字是多音字 ,要求学生掌握该字的不同读音。如 ,前面学了“花落知多少”的“少”,后面学“少先队员”的“少”时 ,“少”的两个读音就都应该让学生掌握。但是 ,如果前面“花落知多少”的“少”不是要求学会的字 ,后面学“少先队员”的“少”时 ,就不必让学生掌握“少”的另外发音。2 .二册教材中的生字 ,该让学生学习哪些偏旁 ,没有明确指出。是否除了一册学过的偏旁外 ,二册生字中…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的”字一般只有两种用法:一是构成形容词,作定语用,引修饰后面的名词;二是“的”字结构的用途。(至于“有的放矢”,“目的地”等之类的“的”字,那就另当别论。现仅从语法角度讲。)的字看来似乎很简单,然而,英语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善意的谎言     
白云 《辽宁教育》2008,(3):32-32
期末考试,我被派往外校监考。二年级语文测试的考场上。孩子们在认真紧张地答题。忽然,一只小手举起来。我走过去询问:“什么事?”胖胖的小男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他的手指着一道生字加减法题:“眨”字去掉偏旁“目”.剩“乏”字。然后再组词。卷纸上“乏”字后面的括号空着,显然,小男孩不认识这个字,无法组词。  相似文献   

20.
一部分同学认为,冒号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在"说"字后面加上冒号就行了.殊不知,引文前面用"××说","说"字后面用冒号表示停顿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说"××说"之类的话放在句子中间或者句子末尾,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谨慎对待,不能滥用冒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