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民族的先民们都曾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做出过神话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个性,也体现出其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的原生创世神话和后起的体系创世神话都展示出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体现崇尚道德、注重伦理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女娲神话在中华大地上不仅传颂历史久远,而且流传地城广阔。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历史进程发展,女娲神话经历了一个由造物之神向人性化回归,并被华夏备民族传承争取舍的过程。女娲神话经历不同层次的裂变,其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但究其实质,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当今世人应当传承她关注人类、担当有为、建功不居等胸怀和精神,在接受女娲神话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首蛇躯的女娲,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既是补天的大英雄,又是足智多谋的造物主。汉代以来的王延寿、马融、曹植、江淹,在其赋中借女娲神话以表达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文学倾向,经过他们的大胆尝试与不断改造,女娲神话终于开始步入文学化的正轨,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蜀神话中的主体大多有着淳厚朴实的善良秉性与不畏险阻的进取精神,早期蜀族社会也盛行着崇道德、尚名节、重礼教的风俗习气.这种淳厚朴实、积极进取、崇德重礼的民族精神对蜀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寓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以神话故事的入世精神为视角,着重探讨了思濯街的长篇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所显示出的“民族精神”:经济思想、大同意识、进取精神、劝善观念等等;进而肯定了作者欲借神话小说以“致力民魂的再造”的不懈努力和该书秉承民族精神所显现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民族,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又有着一部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所以,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是东西方两种因素相互角力形成的,其中西方特色占有绝对地位,但东方特色也不容抹杀。文章着重谈论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的东方特色及其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民族精神的内核,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主要有:乐观态度、坚韧意志、抗争精神、创造意识、群体意识、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9.
神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表现的是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是后来民族精神的萌芽和雏形。中国古代神话,传达出了原始初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恶势力的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种种悲惨、苦难、不幸、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的异己性和超然性产生了理性的自觉意识,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坚忍而不绝望地向生存困境挑战。本文从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五个方面探索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精神,以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和未来发展走向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庄平 《文学教育(上)》2014,(15):117-117
对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精神。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人类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征服自然,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娄子佳 《华章》2007,(11):171
中学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境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几十年后的发展命运,他们的民族观和民族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悠久的道德体系正是我们重塑当代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本!本文力图探究民族精神之本源,重塑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是中国上古神话,许多上古神话,无论是关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神话,都渗透着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发掘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克服一味崇洋媚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比较,就民族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精神发挥的精神支撑、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中华民族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信念和道德的总和。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先进性、认同性、影响性和倡导性。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并讲究培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寓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以神话故事的入世精神为视角,着重探讨了周灈街的长篇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所显示出的“民族精神”,经济思想、大同意识、进取精神、劝善观念等等;进而肯定了作者欲借神话小说以“致力民魂的再造”的不懈努力和该书乘承民族精神所显现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的现代性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在现代性条件下突显为问题意识的。现代性是在近代西方形成的,包含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以及西方性等多重维度。不同文化传统及民族在现代性及全球时代开始了新的文化自觉,但文化传统如何显现为肯定性的现代性要素,仍然是不同民族、特别是后发展民族的时代课题。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典型的社会形式,但是对于非西方社会而言又需要建立一种关于民族国家的新的理解模式。后现代性为民族性的多样化理解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是,东方主义问题的提出表明,努力呈现后发展国家的真实的民族性仍然极其艰难。  相似文献   

20.
论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载体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