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埃德加·爱伦·坡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死亡"主题选择了坡,因为坡的短暂的一生历经了诸多亲人的早逝。坡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坡的痛苦经历造就了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实例就英语句子的主语和汉语句子的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相互转换翻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描述,探讨了"英语注重主语,汉语注重主题"这一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结合《间隔排列》这一课教学设计的转变,对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合理地运用进行了案例研究。从开始时学生"跟着图儿跑了偏"到后来的"巧用图儿着了道",笔者将主题图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结合,以及预设并解决主题图上干扰学生思维的元素和坚持在观察、分析主题图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三个角度进行反思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Family"这一话题进行学习.课文主要谈论了关于"Family's Fun"的主题内容,并且在这一话题下进行句型"We/I go to the__to__."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对"语文主题学习"最深的感受学校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近两年了。这期间我们逐步探索,明确了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以及如何进行主题课堂教学。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课外阅读课内上。在刚开始进行主题实验时,我接触到海量阅读,也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是让学生课下少看其他课外书,以看丛书为主。我疑惑:这样不是抢占了原本属于  相似文献   

6.
设计缘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以及小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文中有不少篇目都与"春天"这一主题有关。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了一节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复习课,以避免复习内容的散乱、琐碎,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蒋俊彦 《辅导员》2016,(5):28-29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主题探究式习作是有主题地指导学生开展习作,在主题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习作研究。在"中华传统节日"这一主题统领下进行传统节日的研究,通过一次作文,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  相似文献   

8.
金连平:2009年第8期,《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将围绕"南京小班化教育"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研究,今天我们先围绕"在小班的环境下,如何实现面向‘每一个’的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研讨。今天参加沙龙的嘉宾角色很丰富,既有高校的教  相似文献   

9.
"我--你"关系是马丁·布伯<我与你>的主题,布伯是用诗化写作方式来论述这一哲学主题的,因此对这本书的解读不能只靠厘清文字的字面意义.用"细节"来类比"我--你"的关系,为理解这一哲学主题创造了条件."相遇"、"爱"、"奥秘"通过"细节"展示了与"我--你"的联系.布伯的写作体现了风格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课前预习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99):13-14
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概念"及其"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利用自媒体构建高中语文第二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了相关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AECT2006年会透视教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ECT2006年会的主题为"加强联系"。围绕这一主题,AECT下设的十个分部组织了各具特色的报告或研讨会。通过对这些报告或研讨会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本届年会的关注热点,进而透视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及时行乐,在生活中指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处世哲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一主题也屡见不鲜。大多是一些诗人求爱不果,便以青春易逝来打动少女芳心。这一主题在16到17世纪英国诗歌中尤为典型。本文将探讨"及时行乐"这一原型,并用原型理论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紧扣语文学习主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面向学生的个性需求"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这一主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9月,在育才小学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主题阅读"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被正式提出。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词,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主题阅读?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相关文本的教学?这与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广东黄田小学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如出一辙?会不会是步人后尘?课题主持人的解读和对研究步骤的设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研究的方向,虽然它是那样模糊与邈远。迷茫——教什么  相似文献   

18.
杨璇瑜 《文教资料》2008,(20):29-31
安妮·勃朗特创作<女房客>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艰险向初涉人世的青年男女们发出警告,以免他们像她的哥哥那样不幸陷入险恶的陷阱,以至于毁掉了本该美好的前途和人生.该小说主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婚恋经历进行描写,生动而又深刻地就"成长"这一主题给读者上了一课.本文将对该小说中的"成长"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解读,以期更深入地发掘出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基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内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改革。它改变了一个学期只学一本语文书的传统做法,是一项正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育人工程。多年来,语文教学"一本教材读到底",教师和学生都局限在这一本教材里"苦苦修行"。2009年秋天,以大量阅读为特征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主题一、主题的概念主题是开放性的,流动性的概念.它不仅是文章写作中的术语."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早是音乐术语,即"乐曲中的主旋律",后来被其它文艺创作方式所借用,至今仍在广泛运用,如一幅画有主题,一段舞蹈也有主题.写作也采用了这一概念,其含义是"作者在文章作品中通过全部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关于主题,也有其它的称谓.记叙类文体常称之为中心思想、中心意思等;议论文则常常把主题叫做中心论点,基本观点.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由于很少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所以一般不采用这些说法,只提"主要内容".还有人称主题为主题思想,意思并没有变,只是加上了"思想"二字.这是为了使主题的本质更明确化,表示"主题是思想"而非其它.因为确实有人把主题和其它概念混淆,比如这种说法"这部小说是知识分子主题",实际应该说是"知识分子题材",这里把"主题"和"题材"混淆了.在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