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控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我控制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引起自己心理反应而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的心理过程 (或活动 ) ,也就是所说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目前 ,世界各国的教练员、心理学者都特别重视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赛前进行调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 ,赛场的发挥除了依靠合理的训练安排之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即运动员的机体潜能全部投入比赛和维持最佳临赛状态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赛场自控能力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能力特征在赛场中的集中体现 ;性格、意志、情感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  相似文献   

2.
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勇 《冰雪运动》2005,(2):8-10
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态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提出自我强化训练、归因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暗示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3.
1、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 射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是一个多因素的有机的系统,就其调控的方法、手段而论,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反应、制订出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结合赛前的任务、对象开展短期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尤其是要加强运动员在比赛前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意志训练是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冰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障碍,提出在加强意志训练,提高克服困难品质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意识地促进运动员的自我培养,增强自觉性,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意志努力程度越高,则运动效能越明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蹼泳运动员要想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除了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训练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因此,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调整在蹼泳竞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暗示法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等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在运动训练、比赛中心理和身体同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本文从应用专业标识物暗示,语言、肢体语言心理暗示和自我语言心理暗示等三个方面,结合实际谈培养中长跑运动员技术节奏跑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训练现场对运动员的心理监测,自身长年从事射击运动的经验及对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对射击项目的心理特征、心理水平的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在意识、下意识和自我意象三者达到平衡时,心理的控制才能进入流畅状态,射击时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对表象、注意力、应激控制的心理训练要在不同条件、不同训练状态下都要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调节心理状态、驾驭思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摔跤运动员心理自控能力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稳定发挥技术水平,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心理自控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结合摔跤项目特点,提出了几种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方法,并对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论述,提出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并且通过训练可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除了必须有良好的身体、技术和战术训练作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水平的有力保证。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经验,从引导运动员做好赛前和临赛的心理准备,帮助运动员学会自我控制,采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有效调节等方面,阐述了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在比赛期的心理准备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赛前心理训练的意义击剑是一对一的激烈的对抗比赛项目。比赛时运动员要经历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在良好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从而在心理上适应紧张的比赛情况,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通过赛前心理训练,使击剑运动员在高水平比赛激烈交锋的极其困难条件下,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心理上处于稳定的、积极的、充满信心的状态,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发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为了从心理方面提高优秀运动员的临场表演水平,促使他们在比赛中表现最佳状态,近年来国内外,特别是苏联、欧美的许多运动心理学家对这个领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训练体系,提出了不少训练方法。苏联学者罗季奥诺夫提出心理训练应分一般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和赛中调节几个部分,主要强调运动员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自我组织和自我动员体力、精力去进行比赛。札姆加罗夫和普尼认为,一般心理训练的含义是非常广泛全面  相似文献   

13.
蹦床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由于蹦床项目运动和竞赛特点,稳定性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心理训练是影响运动成绩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针对少年短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得知少年短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有:日常的心理训练;训练中的说服诱导;自我的心理调节;赛前的强化刺激等。  相似文献   

15.
第12届亚运会中国帆板队心理准备与心理训练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项目特点,对备战第12届亚运会的中国帆板运动员开展了系统心理训练,内容包括基本心理技能学习与结合个人特点心理训练实施,帮助运动员培养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并形成最佳赛前状态。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运动员在赛前应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而过重的心理负担将会使最佳竞技状态减弱或消失。这些心理负担包括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事件产生恐惧感、对当前的或预计的潜在威胁产生担忧倾向、产生焦虑情绪(生理现象为: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脚冰凉、肠胃不适、头脑不清、肌肉紧张等)。那么如何进行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整呢?一、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能否发挥正常水平的重要因素,缺乏信心就意味着失败。在训练中要采用以下措施:1、平时训练中要鼓励运动员具有把握动作的信心,在具体训练中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和自信。2、赛前要把运动员的运…  相似文献   

17.
优异成绩的获得,不仅依靠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的训练,心理训练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国际排坛强手如林,运动技术水平差距日趋缩小,比赛中,心理稳定是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保证。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这两种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调节能力,使运动员的心理准备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要求。排球心理训练主要是集体感的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放松训练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队的具体情况和适应比赛的需要,对运动员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并使运动员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手段去适应比赛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深才能叶茂。一个篮球运动员要想创造最佳成绩,首先必须打好基础,狠抓基本功;必须在日常生活、训练、学习和比赛中,对运动员的身休素质、心理素质、基本技术和战略战术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训练。少年篮球运动员尤其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跨栏训练艰苦程度和一些重大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一个较好的跨栏运动员同样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在将来的运动生涯中精神上和肉体上极大的压力,在目前和将来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近来业余训练教练员逐步地认识到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意义,开始在训练实践中学习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跨栏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个  相似文献   

20.
肖威 《中华武术》2005,(7):9-10
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者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以及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关系,更有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