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采访。即暗访偷拍。这种特殊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甚至将其作为采访批评报道的“杀手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就常用“偷拍”的手法获取更加隐蔽的事实。这比记者亮证采访,往往获得料想不到的效果。新闻受众也十分欢迎新闻媒体隐性采访的报道,认为其真实可信,能揭到某些现象的深处,触到某些人的痛处。这样的新闻看起来过瘾。 隐性采访,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新方法。这种采访方式外国有之,中国也有。当前,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的力量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隐性采访的形态描述有关隐性采访的争论由来已久,这种探讨随着电视媒体越来越多的实践而日趋深入。电视中的隐性采访也有人称之为“偷拍”,它是指被采访者在未被明确告知的情况下,其言行被电视记者秘密摄录并公开发表。用这种方式录制的声像材料时常见之于国家电视台的新闻、社教类节目中。浙江卫视周末版以隐性采访为主要采制手段的《目击》栏目,开办至今也已两年有余。它们均为人们提供了主流采制手段之外的生动时空,同时也因其采制手段的边缘性而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电视中隐性采访的运作方式同以根据记者介入事态的程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冰 《声屏世界》2007,(9):26-27
“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这是《东方时空》记者偷拍到的山东一个法官霸气冲天的“宣告”,让全国的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隐性采访的震撼和真实。一时间,隐性采访成了全国电视媒体的宠儿。然而,隐性采访犹如一柄双刃剑,媒体在享受掌声的同时,运用隐性采访不当所引发的纠纷和官司也让媒体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4.
运用隐性采访的形式获取某些新闻事实,已是新闻媒体常用的方法。所谓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是新闻记在不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录音等各种方式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通过隐性采访,记往往能得到比较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暗访、偷拍,产生  相似文献   

5.
朱波 《新闻通讯》2010,(9):56-57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在不被采访对象知悉采访意图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暗访、私访、偷拍或偷录。美国的“水门事件”被揭露,央视“新闻调查”等的成功均有赖于这种采访方式。不过,由于隐性采访方式的特殊性,在采访以及报道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法律问题,特别当被采访的对象是自然人时,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偷拍”、“暗访”、“隐性采访”等已是个老掉牙的旧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但是今年7月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采用“偷拍”方式炮制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则着实为“偷拍”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7.
刘嘉 《记者摇篮》2010,(4):61-61,80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级媒体,隐性采访被广泛的应用,尤其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新闻调查》影响最大,备受观众瞩目。  相似文献   

8.
试论“隐性采访“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群 《新闻实践》2002,(11):41-43
目前,国内许多新闻记者,尤其是跑社会新闻的记者,热衷于“隐性采访”。确实,隐性采访相对于公开采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有的报纸借记者“隐性采访”的功力,精心打造品牌,以增强媒体魅力。如《武汉晨报》的品牌栏目“王浩峰的眼”,不仅武汉读者有口皆碑,被誉为“市民的眼睛”、“便衣警察”,而且在全国新闻界也有较大的影响。栏目主持人王浩峰无数次乔装打扮,不畏艰险,深入到各个角落甚至“虎穴”暗访,现场抓拍、偷拍了数以千计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通过揭露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激起人们的义愤,达到了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之目的,社会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电视隐性采访在我国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这种采访方式的特殊作用,不少电视台都采用过隐性采访。笔者认为:电视隐性采访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电视区分于其他媒体的根本就是声画结合,而电视隐性采访偷拍偷录的采访形式,始终在新闻现场用画面和声音记录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汤国兴 《新闻世界》2009,(10):81-82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在不通知采访对象、不表明采访目的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偷拍偷录式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也被称之为暗访、偷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采访的越发深入与细致,舆论监督成为了一种常态。肯德基的激素鸡,金华火腿的肮脏制作环境,酸奶添加工业原料等等,这些涉及到企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基本都不是通过相关职能部门,而是从媒体报道中揭露出来的。而这些采访,无一例外的,全都使用了"隐性采访",也就是俗称的偷拍这一形式。它区别于其他形式,往往能深入到事件核心,掌握到关键证据,由于真实的冲击,这一独特效果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但如何把握尺度,偷拍的伦理道德界线又在哪里?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隐性采访道德吗?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邹艳娟 《新闻窗》2007,(2):93-94
近年来,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等社会丑恶行为和现象中成为一个很有效的手段,进而成为新闻媒体获得关注的“必杀技”.但隐性采访过程中侵权行为的不断发生,与程序正义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争议与质疑.  相似文献   

14.
“隐性采访”,通常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进行秘密采访或者化装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一种常用手法。隐性采访往往使媒体能获得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地逼近事件真相,突出采访环境的原生态和“内幕”后的真实情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敏 《新闻窗》2012,(4):61-61
简单地说隐性采访就是暗访偷拍。与显性采伐相比,隐性采访部暴露记者身份,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真相,了解更多的内幕。通过隐性采访,往往能够得到比较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说服力强,舆论监督作用大,所以,近几年,深受群众欢迎,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采访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已经成为众多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如《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媒体所取得的一系列批评报道的成功,大多得力于偷拍偷录的巧妙运用。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是公众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真实、准确的消息既能满足公众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促进人民管理国家事务权利的实现,因而受到民众的欢迎,这就是隐性采访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涛 《青年记者》2009,(13):61-62
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相对,也称暗访,指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等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给记者采集事实提供了方便与可能。但是,记者没有特权,如何把握隐性采访的“度”,以免陷入法律误区,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界有这样的说法:“把偷拍进行到底!”“像间谍一样偷拍!”现在,偷拍有越演越烈之势,但外界对偷拍意见不一,有人欢迎,有人强烈反对。偷拍为什么会存在?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它生存的土壤?它存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偷拍的未来出路何在?一般所说的采访是指显性采访(也称“明访”),与之相对的是隐性采访(也称“暗访”),两者都是采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采访,广义的指不显示记者身份的采访;狭义的指在采访受到拒绝或估计会受到拒绝时,隐瞒记者的身份,以至伪装成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采访的手段有观察、记录、拍摄、录音(包…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这种被人们称为“偷拍偷录”的新闻采访方式,眼下正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记者的偏爱。尽管有人对这种采访方式提出异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热衷于挖掘“秘闻”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