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自由的艰难追索与尘世超越的逍遥理想,是一部《庄子》的真魂。本文试图从“灵肉两分”入手,揭破“身的解脱与心的希冀”缘自“体道求真与天人合一”的心理、精神、思想依据及心斋、坐忘、悬解、见独的功夫序列,分析了《庄子》作为彻底理性批判主义者的感性色彩与诗家情怀,揭示其“安”与“不安”、“顺”与“破”、“无为”与“有为”、自由中的不自由及不自由中的自由所据的割裂社会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矛盾症结,发掘了其哲学运思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2.
学界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庄子的“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的遵道贵和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淡泊名利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陆建华 《天中学刊》2001,16(1):9-14
庄子人学包括人生困境的追溯、人的本质存在、人由非本质存在向本质存在的转化三个方面.庄子认为人生困境在于物对抗我、我异己而存在,表现为"有待"、"有己"的失"性",困境之因在于认识上的"芒",即仁义是非的阻隔,"芒"又导源于我之"成心"--主观一己之意志;人的本质存在是人的无待、无己、胜物、自由、对他人的"无用",是物我矛盾的超越、本性的完满实现("足性");从困境走向自由--逍遥之路,在于消除仁义是非,进而"得道",其一般方法是"忘"("外"、"虚")"心斋"、"坐忘",但"得道"的具体途径因人而异,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文化传统中,和谐一直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以一贯之的精神,作为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理想与社会模式而存在着.在这一精神的长期构筑过程中,各家各派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其中<庄子>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本,对和谐精神更是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当今举国以高涨的热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庄子的和谐思想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7.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基因,具有前瞻性和潜在的理论生长点,自由,平等,民族,人权,和谐乃至市场经济原理等现代观念都曾在庄子思想中孕育和发展。中国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出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庄子一生追求精神自由,其绝对的精神自由对人们的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更有其消极的影响。在此,我们应该对其思想进行重新剖析,变消极为积极,充分挖掘其可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有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对人的本质、人生观、人生价值及人的自由解放等人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把发展教育,开发民智,外争独立,内倡民主等作为实现人类与国家自由、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认为庄子学说在对现实深刻批判的基础上,从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出发,站在宇宙的高度返观社会人生。试图通过对体道,悟道的途径而达道,以此完成对生命困境和现实的超越,艺术地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观点,并把对道的体认与人生联系起来,提出了“游心于物之初”的命题,并把“朝彻”、“见独”、“心斋”、“坐忘”等作为体道功夫。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在体道的过程中又显示了其思想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庄子章中多次出现的“有待、无待“,“大用、用大“,“天倪、天钧”,“悬解”,“道枢”等词,反映着庄于思想的一些基本观念。正确理解这些词义,有助于领会庄子的思想实质。但历来注家未能解释明白,或语焉不详,章根据庄子原,一一探索其涵义。  相似文献   

13.
本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确立本体观念是哲学的最高目标。“道”是庄子哲学所确立起来的本体观念。本体意义的二重性透露出庄子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矛盾——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矛盾。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与出路、人类自身的超越本性与人类当下的生存问题表明:在哲学上实现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可能性选择是建构生存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强调联系生活常态,考察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智力;科学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把人看作物理存在物,采用纯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认知智力;人文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还原了人性的内涵,强调智力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智力研究的自然情境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面而言,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  相似文献   

16.
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样调查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学生对人文知识掌握情况和兴趣比综合院校较为缺乏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这是由于医科院校专业性强 ,课程重 ,学校重视不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学校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 ,促进学生及院校间的交流 ,提高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方英敏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27-29,33
思维局限与思想困境桴鼓相应的关联,在庄子寻觅物性理想的过程中又一次得以验证。试图通过保持和守护物性自然,并以之为基础去追寻人类诗意的栖居之域是庄子的物性理想。但是庄子这一深邃的终极思路,由于他在处理人与物关系上的自然思维局限,使得他在自己的地平线上画地为牢。对于现代思想来说,只有从庄子的自然思维中走出来,才能使得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王襞人本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襞继承了王艮的身本思想,主张以身为本、尊身尊道、保身安身,又进一步发展了王艮的身本思想,提出了人在不屈其志、不辱其身的同时,要事不避难,见危而受等重要观念,这在王艮尊身、保身的思想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进行创新教育,就数学学科来说,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创造性思堆具有五个特征,它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产生的主要条件有四个,我们在宏马上可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无论管理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之中,他的管理都受制于这种环境所造成的特定文化哲学心态。管理者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也都受到一定哲学意识的引导。人本管理作为管理科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必定以植根于一定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意识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