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艺红 《广东教育》2007,(12):35-36
正如时间的不可逆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中的秩序也不可逆。教学秩序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在对知识的印象层面上学生要滞后于教师,学生对教师形成等待的候哺的姿态。学生所处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彻底成为知识解读的主体,相反教师在对学生的启发教导上天生具有自由进退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格局下,教师的执教态度将发生分流,一部分教师趋向于平庸、保守,只关注知识的流向而忽视知识的作用;一部分教师将大胆调控,在关注知识流向的同时也注意学生意识当中的洄流、激荡,尊重学生的主动生成,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向前进。后者这种把握知识流向,关注学生反馈,尊重学生智慧,尽量弥补学生在不可逆秩序中所处劣势的教学,正是课堂调控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刘步春 《广东教育》2007,(12):33-34
正如时间的不可逆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中的秩序也不可逆。教学秩序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在对知识的印象层面上学生要滞后于教师,学生对教师形成等待的候哺的姿态。学生所处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彻底成为知识解读的主体,相反教师在对学生的启发教导上天生具有自由进退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格局下,教师的执教态度将发生分流,一部分教师趋向于平庸、保守,只关注知识的流向而忽视知识的作用;一部分教师将大胆调控,在关注知识流向的同时也注意学生意识当中的洄流、激荡,尊重学生的主动生成,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向前进。后者这种把握知识流向,关注学生反馈,尊重学生智慧,尽量弥补学生在不可逆秩序中所处劣势的教学,正是课堂调控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朱菊雪 《广东教育》2007,(12):37-38
正如时间的不可逆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中的秩序也不可逆。教学秩序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在对知识的印象层面上学生要滞后于教师,学生对教师形成等待的候哺的姿态。学生所处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彻底成为知识解读的主体,相反教师在对学生的启发教导上天生具有自由进退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格局下,教师的执教态度将发生分流,一部分教师趋向于平庸、保守,只关注知识的流向而忽视知识的作用;一部分教师将大胆调控,在关注知识流向的同时也注意学生意识当中的洄流、激荡,尊重学生的主动生成,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向前进。后者这种把握知识流向,关注学生反馈,尊重学生智慧,尽量弥补学生在不可逆秩序中所处劣势的教学,正是课堂调控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李凤淑 《广东教育》2007,(12):36-37
正如时间的不可逆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中的秩序也不可逆。教学秩序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在对知识的印象层面上学生要滞后于教师,学生对教师形成等待的候哺的姿态。学生所处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彻底成为知识解读的主体,相反教师在对学生的启发教导上天生具有自由进退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格局下,教师的执教态度将发生分流,一部分教师趋向于平庸、保守,只关注知识的流向而忽视知识的作用;一部分教师将大胆调控,在关注知识流向的同时也注意学生意识当中的洄流、激荡,尊重学生的主动生成,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向前进。后者这种把握知识流向,关注学生反馈,尊重学生智慧,尽量弥补学生在不可逆秩序中所处劣势的教学,正是课堂调控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谢建伟 《广东教育》2007,(12):34-35
正如时间的不可逆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中的秩序也不可逆。教学秩序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在对知识的印象层面上学生要滞后于教师,学生对教师形成等待的候哺的姿态。学生所处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彻底成为知识解读的主体,相反教师在对学生的启发教导上天生具有自由进退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格局下,教师的执教态度将发生分流,一部分教师趋向于平庸、保守,只关注知识的流向而忽视知识的作用;一部分教师将大胆调控,在关注知识流向的同时也注意学生意识当中的洄流、激荡,尊重学生的主动生成,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向前进。后者这种把握知识流向,关注学生反馈,尊重学生智慧,尽量弥补学生在不可逆秩序中所处劣势的教学,正是课堂调控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的场所,这就决定了课堂是神圣的,是不容侵犯、亵渎的。教师对课堂的尊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对国家教育的发展尊重。既然课堂关系到如此尊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心存敬畏。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上,常存在着种种不敬畏课堂的现象,如: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而学生睡倒一  相似文献   

7.
黄宗耀 《云南教育》2008,(10):14-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激发其语义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片面认为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便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便成为课堂的主人,加之课前预列指导不到位,课堂上组织教学义缺乏动态的调控能力,导致语文自主学习误入歧途。笔者对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辨析,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矫正策略,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调控,是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和策略,灵活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和突发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控艺术,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好课堂的教学调控,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李秀荣 《师道》2006,(1):31-32
新课标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的理念。因此,在音乐课中师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彼此互相交流、互相感染,使课堂教学充满平等、温馨、和谐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使音乐课堂既有知识的传授又充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第一、关爱学生,调控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偏爱某些学生,并有较高的期望,这些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而且课堂上精神饱满,自信心强,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音乐教师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生成有效的数学课堂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关注到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可是面对学生纷至沓来的生成,却缺乏一定的调控能力和引导技巧,课堂教学表面上学生很活跃,学习气氛也浓厚,但是生成却游离了文本、脱离了目标,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快乐”,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快乐”.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快乐”.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新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中枯燥、单一、机械训练的局面,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课堂上常常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面对这种景象,教师该如何处理呢? /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9):124-125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它与传统"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方式正好相反。强调"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即学生在课前对教师制作好的教学素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活动。这种方式重新规划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使用课堂及课余在家的时间划分。伴随着这股课改之风,作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中,以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中《多彩的消费》为例,设计了一节课例。  相似文献   

14.
秦曙光 《中国教师》2013,(Z1):74-75
"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由此可见,"生命课堂"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生命,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生命课堂"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生命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能力拓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生命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  相似文献   

15.
打造数学生态课堂,建立充满绿色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教师从内容上关注知识的结构,从情感上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中寻根求源,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把知识根植于系统中研究,亲身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的教师话语权威一向受到来自于课堂(教学)外部的批评,学者们认为教师通过秩序监控、灌输说教、拷问学生的教学形式达成了对学生的话语霸权。这种以教师自我话语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真实自我的怀疑,学生被扭曲成说假话、套话、空话的人。因此,有人说教师的话语霸权“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意识、尊重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知识自主构建为价值取向的新课程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智能课堂所采取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是"扼杀"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历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是激活历史课堂、焕发历史教学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一、尊重学生,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落后的教学方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单调,课堂上我说你听,我读你跟现象还比较严重。如何在教学上摒弃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去建构新型的课堂,在变中创造语文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于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进行了新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逐渐由对课本的关注转向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主体,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上,也由关注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关注知识传授方式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