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读书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夏衍的《包身工》开始写作是在1935年,可作者初步了解"包身工"的情况,却是在更早的1929年左右。当时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住在上海沪东一带,他开始知道了有"包身工"的特别现象。1932年,导演沈西苓想写一个以上  相似文献   

2.
3.
罪恶的“包身工”制度三十年初,在破碎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残暴、腐败、无能的蒋家王朝,革命人民惨遭屠杀,广大劳苦大众更加贫困不堪。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迫不及待地要一口吞并中国,于一九三一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于一九三二年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于一九三三年占领了整个热河,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伴随着军事侵略,外国资本象狂潮般侵入我国工业、农业各个方面,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命脉。华北的铁路、  相似文献   

4.
陈根荣 《现代语文》2006,(10):117-117
“表现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情”(朱国华——朱自清弟弟语)的朱自清散名篇《背影》,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然而,我每次读《背影》,总感到朱自清描写“背影”的后面蕴涵着满腔的忧愤——听到了朱自清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强烈不满的“隆隆”“惊雷”。  相似文献   

5.
《包身工》中的坐标系濮阳市一中高同祥学生在十五分钟内预习全文后,我挂起了小黑板。学生们惊愕了:小黑板上画的竟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这堂课我们就讨论课文和这坐标系的关系。这坐标系中,X轴的负方向、Y轴的正方向及第Ⅱ象限各有三个点。下面仔细阅读课文,讨...  相似文献   

6.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鲜明而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主体性问题,有如一声惊雷,激起巨大反响。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理论界、创作界争论之激烈、影响之广泛,是空前的。尽管众说不一,有的同志甚至持激烈反对态度,但这争论本身就意味着文艺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兴旺,也足以证明刘再复文学主体性命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这场论战的发展方向不仅标志文学观念总体变革的方向,而且将加速变革步伐,深化变革内容。我们相信真理将在论争中越辩越明,正确的、新兴的,充满生命力的观念必然为实践所证实并日益扩大其影响。保守的、僵化的、陈旧的观念必然丧失现实性而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尽管刘再复某些提法值得商榷,某些论述尚欠周密,但它不失为一篇富有探索精神,给人以很大启迪的文章,它在促进我国现代文学理论结构发生变革方面的功绩将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学语文》2011,(2):68-6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其中的“文质兼美”,是语文课本选取文章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左联”期间,曾经大声疾呼:“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文学是战斗的!”“左联”的老战士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三十年代的战斗文学的代表作.它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光明》杂志创刊号.  相似文献   

9.
梁山泊的旗帜,早已风化;那刀枪剑戟,早已被岁月腐蚀;北宋那段动荡岁月,也自有后人评说;可惟独你们那声掺着辛酸的仰天长啸,穿越古今,在大地回荡。不愧为真英雄,真豪杰!有胆识,有气魄!奸臣当道,你们却依旧豪气干云。面对世俗,忍无可忍,毋须再忍。攥紧长刀,劈向浊流,卷起千堆雪,壮哉!尔辈之豪迈,那卑劣的奸臣小人们能比得么?"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你们那  相似文献   

10.
《包身工》补注陕西省镇安县中学唐汉承《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摘自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说,夏衍曾这样讲过:“有人为我做过统计,说我写了七百多万字。我以为其中可以留下来的只有《包身工》。”《光明》创刊号社评也曾颇有见地的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  相似文献   

11.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包身工》一文时间明晰、穿插有序、内容充实的特点,可通过下列板书显示出来:清晨四点一刻——起床——住宿情况:狭窄湿奥(1-4段)  相似文献   

13.
徐秀琴 《考试周刊》2012,(72):32-32
《包身工》中生动地体现了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劳动工人的悲惨命运,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透过作品中的叙事和描写,我们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造成她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夏衍的《包身工》写于一九三五年,发表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这是一篇写女工生活的材料丰富、情意真挚的报告文学。这一年,他还写了一篇同样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泡》,完成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的第六卷第二期的《文学》上,早于《包身工》。《泡》的女主人公王彩云是一家肥皂厂的女工,年纪十七、八岁,但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顶多十四、五年的模样。她刚进厂时身体并不衰弱,第三年就得了可怕的干血痨。母亲想给她冲冲喜,但她期待着还有几个月自己便做满工五年,到那时可以多拿半年的工薪,然后及早摆脱那难  相似文献   

15.
(一) 唐云坤同志所写的《春天里的一声惊雷——谈《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春天》。发表于《内江师专学报》社科版总第4期)是一篇值得商榷的文章。 刘再复同志题为《论文学的主体性》的长篇论文(以下简称“刘文”)发表于1985年底、1986年初,当即引起相当多的人的关注和兴趣,成为学术界、理论界、文艺界争论的热点。刘再复这位有才华、有胆识的文学研究者从文学主体性问题入手,力图以更深邃、更广阔、更开放的眼光与多样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哲学、文艺理论和文学史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在研究中借鉴了现代西方文艺学、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成果,大胆地提出独到的新见解。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把十年内乱结束后回顾“伤痕”、抒发怨愤的政治、道德性的反思与对人、人性的弘扬,从理性思维水平上提高了一步,进向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文学活动机制的探索与主体性理论的积极建树。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学情】 培养学生勤读、好思、善悟与质疑、探究的习惯,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包身工》思想深刻、构思讲究、表达典范,是培养阅读能力与学习习惯的一篇好课文。然而就一般高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文化素养来看,学习这篇课文,在内容把握、语言体味欣赏,特别是在社会时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会上会有较大的难度和距离。因此,宜恰当设计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学会、会学、学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经过“沪东公社”(进步分子利用基督教青年会的机构 ,在杨树浦办的一个以工人夜校为中心的服务组织 )同志们的介绍 ,我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和她谈了几次之后 ,觉得真要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单凭搜集材料是不行的 ,非得实地观察不可。我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 ,到包身工工作车间去观察了几次 ,对她们的生活 ,那是非得亲自到包身工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不可的。对现在的年轻工人来说 ,那种情况恐怕是已经很难于理解也很难于相信的了。在当时 ,包身工住的工房 ,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相似文献   

18.
夏衍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后,根据教学的需要,编者作了一些删改。这些删削和修改,大都是恰当的。但我觉得,编者在语言文字的加工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看法,向编审者和老师们请教。 1.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加点处原文是“蜂房般的格子铺里”) 原文同第六段“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等句相配合,突出了包身工所住工房的建筑特点,“蜂房般”的比喻也是第二段“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这一描写的伏笔,这是后有照应的“启行之  相似文献   

19.
杨猛 《语文知识》2001,(2):F003-F004
《包身工》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报告文学之一,是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作者和编者都曾作过一些改动。金无足赤,山东侯振海、邵玉霞二同志在《名篇瑕疵刍议》(《语文知识》2000年第4期)中指出了《包身工》一文的一个病句:“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其中“继续”一词宜改为“持续”。今仔细研读该文,发现标点和词句尚有数处值得商榷,特指出以供参考。 1.标点错误①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要在主子  相似文献   

20.
精讲:《包身工》是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达的方法也多样。教学时应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讲得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1、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情景这根线索,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包身工制度血淋淋的罪恶。2、抓住文章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典型的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冷静沉着的叙述中交织着热烈的抒情.由于充分展示了新闻的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