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3.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人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6.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几种"读"的误区:一是读的次数少、人数少、形式少;二是读与悟没能有机结合;三是贴标签式的指导朗读及对朗读评价的不到位.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灵活恰当地选择读的方法;2.抓住学生心理特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4.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吃透"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吃透两头,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改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关键在于多读,一是在课堂上多朗读,二是扩展课外阅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当前,在新课程的感召下,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正日益受到重视。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那么,怎样加强读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0.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内容是下姿百态的,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课型因文制宜,因课取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工夫“读”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的训练方法,安排四个层次的读,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默读静思、以读促说、读写迁移、读背结合,将读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读为本,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我们的阅读课不要硬给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常常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太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的读淡化了,削弱了,甚至消溶了.  相似文献   

15.
杨春美 《文教资料》2008,(35):116-117
本文从要让学生充分"读"、要让学生"读"出自己、要让学生"读"出空白、要让学生有个性地"读"、要让学生"读"出疑惑、要珍视学生"读"的独特感受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倡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独立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长期处在教学改革的锋尖上,但要找到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需要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本文力图从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的角度,来讨论改变语文学习现状的策略,这个策略被命名为"以写带读"的主体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和大人一起读"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可通过"家校联动,引领指导""过程跟进,有效评价""资源整合,开发课程"三个实施途径,形成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载体的课内外多元联动的亲子阅读,成为最浪漫的陪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尽快尽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怎样上好阅读课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针对阅读教学的特征,我总结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读"与"背"这两点.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意义深远.小学生课外阅读应以"读"为关键,并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如今,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境地.如何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这一现状,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