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和记录到的数据是归纳概括科学知识最直接的依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学生的预测、猜想,顺理成章地出现意料中的现象和数据;另一种是因为操作、观察、材料等原因,观察到与预测、猜想不符的现象和数据,这种称为意外现象和数据。在不少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类意料之外的现象和数据,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和数据呢?一、"意料之外"拓展探究  相似文献   

2.
元素推断题是近年来部分地区高考命题的热点,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题目所给的特征实验现象或数据,结合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顺藤摸瓜,逐步推出结果,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种.一、通过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位置推断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长短周期、主副族、每周期的元素数目等一定要记清楚,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要知道主族元素在周...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2007年中考数学试题中的选择题部分最后一题,是一个太阳光线下的影子问题,据说在阅卷中发现有不少同学丢了分。其实这是一道来自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题,许多学生答所非问,原因是解题思路出了问题,针对这类来自生活中的数学题型,教师有必要作些指导。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只要抓住此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经常会碰到英语中的矛盾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也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这种矛盾现象,似乎司空见惯,实际上,其中却是大有学问。学习英语的人也经常为之困惑,作为英语教师,对这类问题要加以认真研究,通过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形式繁多的英语语言矛盾现象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科学。英语中的矛盾现象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牛顿定律应用的问题中,有一类系统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当系统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分析系统内某一悬挂物体或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运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虽然系统都是突然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物体由于惯性都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但对于不同物体,却出现了不同的运动现象,如何解释、分析这类现象呢?下面将介绍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实、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智力探险”。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文字、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或现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探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现实生活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从小学五年级起,学生们常常爱凑在一起,很有兴趣地谈论或争论一些抽象而空洞的问题。这种现象往往不被老师所理解,有时甚至被斥为“毫无意义的高谈阔论”。从心理学上看,学生的这类“高谈阔论”,是一种年龄特征,这与成人那种作为个性特征的夸夸其谈有质的区别。它是这阶段儿童发展抽象思维的内部需要的一种活动方式。这是因为这类谈论或争论,具有  相似文献   

9.
高考试题中有一些疑难试题,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时失分率偏高。原因并非是对考查的知识掌握不够,而是缺乏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现介绍“讨论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最新教育理论认为,问题的呈现方式大致有三类:一是呈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求解的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解决它只需“按图索骥”就行。二是发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有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这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编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一册(1983年版)的两个实验习题中,先后出现了两次不另用其它试剂鉴别几种物质的实验习题。要解答这类问题,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掌握鉴别物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外,还要较熟练地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因此,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解这类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两混和法,另一种是先从待鉴物中任选一种作试剂,用它分别跟其它待鉴物相混,看它们混和后,是否发生变化?产生什么现象(如产生气  相似文献   

12.
王新周 《文教资料》2009,(36):37-39
“花园小径现象”(garden pathp henomenon)是语言处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局部歧义现象,这类句子虽然完全合乎语法规律.但极其难以处理。因为这类句子总是会导致句子分析者不由自主地沿着错误的方向分析这类句子结构。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考试题中有一些疑难试题,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时失分率偏高.原因并非是对考查的知识掌握不够,而是缺乏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现介绍"讨论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函数关系对几何关系进行进行认知,是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也是数学思想在实践中的一种基本思路.通过这类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剥开现象,直入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建立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这类问题通过初中数学知识低层次分化,高层次重组,形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测试,形成全面考查.  相似文献   

15.
一、回忆式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一种情况,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如,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吗?另一种则要求学生从两个答案选择一个。这类问题学生只需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和教材上的一字不差,如,我国的政权中心是什么?回忆式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没有提供让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等级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不能使用。一般来说,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通过这类问题,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材料。此外,通过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二、理解式提问这类问题可分为两种。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观点等进行辨析,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现在大多数家庭普遍只生一个子女,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这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吗?2.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例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什么不同呢?一般来说,理解式提问用来检查学生对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金城 《考试周刊》2013,(84):1-2
弹簧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模型,几乎每年高考都对这种模型有所涉及,且作为压轴题加以考查.它涉及的物理问题较广,有平衡类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做功、能量、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临界和突变等.为了使学生对这类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现归纳整理如下,使学生在高考中不为求解这类考题而忧愁.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实验现象设问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主要的设问形式有“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证明反应已完全?”“滴定终点的现象是什么?”“确认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的现象是什么?”等。该题型难度大,是教师教学、学生解答的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若没有将这类题进行系统归纳后采用一种通用的解法或模式进行讲解,只是以题讲题,那么,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也表现出思维混乱、无从下手、无具体解题方向,写出的答案往往答而不全或答案完全不沾边,因此研究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和记忆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类现象,往往因相似的学习内容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现象是心理学中称之为“泛化”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设计或者评估方案,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类“方案型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有明显的增加.“方案型问题“是开放性问题中的一种.它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创新精神.现以一些中考题为例,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常见的“方案型问题“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思维。这当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一种手段。一、问题的表述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通常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述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什么?例如,“信号兵小高在乘船时,怀里紧紧抱着的纸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类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