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整体架构和文书档案关系密切,刘勰和萧统接触频繁,学术旨趣颇同,刘勰的文章分类理论深深影响了《文选》的编纂,这两部著作都包涵了文书档案的丰富内容,当今的文书档案史学工作者理应精读《文心雕龙》与《文选》。  相似文献   

2.
苏迪 《云南档案》2021,(2):46-47
在南朝齐梁时期,文的自觉意识下文学批评创新和文体辨析的兴起促使《昭明文选》这类具有总集性质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产生.在编纂中,文学地位得到提升,并且在形式上按照文体分类进行编纂.从档案文献编纂学来看,《昭明文选》属于一次档案文献.《昭明文选》有着自觉而全面的选文编纂标准,正是这些标准要求才使得《昭明文选》在历朝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3.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许多学者将《文苑英华》归作类书是错误的,比照其与《文选》在编纂目的,体例,收录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认为它应该是一部重要的文学总集。  相似文献   

5.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其编纂思想和文学观念在<文选序>中有明显的体现.本文认为<文选>的文学思想明显受到<周易>经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对“文章”概念的阐释,促进了以《文章流别集》为代表的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使作品的文学性特征进一步彰显,从而对别集的编纂产生影响。任何人都无法确立一个标准将“文”与“笔”截然分开,其实“文笔之分”问题主要是由文集编纂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文选》学形成的原因,其因有四:一、《文选》所选诗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文选》的文体分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体分类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文选》李善注是古籍注释中的名注,它不仅注释《文选》,而且保存许多失传的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唐代《文选》学者教授《文选》和科举考试考诗赋,对《文选》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收集和编录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们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体分类上,除《明诗》、《辨骚》以外,还分立出《乐府》一篇。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对所选录的诗文分体分类时,于“赋”、“诗”、“骚”之外也另立了“乐府”一门.从此以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便有了“乐府”或“乐府诗”这一门类和名称了。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09,(11):61-61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10.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11.
萧统(501—53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承先启后,是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我意以的发展,促成了《文选》的选编;《文选》的编就与传世,又促进了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净化。昭明太子萧统之所以名垂后世,倒不是由干他曾被预定继承君位,而是由于他编辑了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的编辑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小字维摩,天  相似文献   

12.
五言四句体到了梁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文人五言诗中最重要的体制之一。而产生于这个时期的著名选本《文选》却没有登录一首五言四句诗。本文从萧统的文学观点、审美理想、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梁天监、普通年间的文坛风尚。  相似文献   

13.
《文选》,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故又称《昭明文选》。不过,按照当时的通例,达官显宦编著的书多出自门下文人之手,至少有门下文人的参预。《文选》似乎也不例外。可是,有哪些人参预了《文选》的编纂,现在已颇难确考。就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刘勰、刘孝绰、王筠等是最有可能参加编选的首要人物。唐代时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法师编《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引唐初元兢记载说:“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引《中兴书目》著录《文选》并注:“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上述材料的依据今已不得其详,但这毕竟是唐宋时的记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刘孝绰最有可能直接参预了《文选》的编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文选》就是刘孝绰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选集。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此书编纂于何时?研究者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对《文选》编纂年代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文选》编纂的年代,史籍无任何记载。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二十《李善注〈文选〉》条云:“窦常谓统著《文选》,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盖其人既往,而后其文克定,然则所录皆前人作也。”这里说“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显然有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文选》之编纂是在何逊去世之后。但是,《文选》“不录其文”则是事实。为什么不选录何逊的作品?不得其详。至于说《文选》不录在世作者之文,却是千真万确的。根据这一条原则,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成书的年代。  相似文献   

15.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9-142
《古今类序诗苑》是唐人操诗歌专门之选的最早总集之一,因从未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南朝及初唐诗歌总集的基础上,从编纂目的、体例、时间、集名等方面入手,以廓清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是为续刘孝绰《诗苑》,慧净《诗英华》是再选《古今类序诗苑》及《诗苑》与萧统《诗苑英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知识考古的方式考察一般文选学史,审视《文选》的传播途径、阅读《文选》的目的、常见《文选》的内容,以及读者对《文选》的认知程度,管中窥豹地描绘最普遍的被有一定知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文选》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文选>产生于梁代,是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我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梁代,因梁武帝在位较久,且又酷爱文学,故而南梁文学氛围浓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直接促动了<文选>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沉思翰藻”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太子萧统(501~531,谥号昭明)编《文选》(亦称《昭明文选》)的编辑思想。《文选》是我国最早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历代研究《文选》的学者辈出,隋唐之后,号称为“文选学”。从编辑的角度,探讨“沉思翰藻”作为编辑思想的涵义和内容,有益于我们了解古代编辑文集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