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依法架构国家生态安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伟钰 《天中学刊》2003,18(3):46-48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法架构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有自然的因素 ,更有人为的因素。我国人口素质不高导致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因此 ,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重要 ,中学地理课应该把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在提高未来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层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安全作为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无疑已成为21世纪国家新的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其内涵有三个层次: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生命系统的安全;环境系统的安全。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全球生态恶化、人类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异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战争、科技成果应用的负效应和人性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实施的重大策略,不仅需要经济、技术、伦理道德的支持,尤其需要教育的直接支持,因此教育在支持生态安全建设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构成为生态安全教育的时代内涵。构建生态安全建设体系应在提高个人素养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特别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安全主体为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结构科学化、回应规范化、效能优化的过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维护政治安全为核心、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等鲜明特色。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合功能、加快国家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等是系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努力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对内和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出发点。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国家安全的捍卫者。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8.
教育:国家安全的基础--关于"教育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中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种最重要的“安全”就是“教育安全”。对此,不仅是教育政治学方面的学术思考,还有更多实证和实际的具体问题。通过“教育安全”这一特殊角度的问题思考,试图真正提升教育在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人们从“消费”和“产业”的视角中解放出来,认识到教育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视角。文章挖掘并梳理了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的结合点,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评三个维度提出了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国家安全教育思想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学生人地协调观、国家生态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就出现了,而且非常严重。很多地区快速工业化的结果不但造成了功利主义的暴发心态,而且也造成了心灵的鄙陋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恐惧,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生态安全建设作为一个重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和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都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心是人”。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提出“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观点,并提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以建设安全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手段,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等多层面、全方位地加强高校的安全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的本质安全度,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进步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而作为学科建设关键的学科梯队建设则日益成为高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因素,学科梯队的建设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和保障,也是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注重学科梯队建设的整体性、持续性、稳定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的状况,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路,提出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旅游中的环保意识,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问题是关系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如何衔接的一件大事,以法律来调整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法和法理学基础,指出退耕还林和荒漠化治理的关键是为失去耕地的农民开通畅的出口的,产品的明晰和对财产权的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exposure to threats and acts of nonfatal violence are among the highest of all professions. Implementing a comprehensive workplace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 specific to the clinical setting is paramount to decreasing these risks. However, generic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at times come in conflict with the professional, legal, ethical, and budgetary constraints unique to the clin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various types of security surveys, policy considerations and practical training applica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sensitivity to those challenges and still enhance the safety of staff and clients alike.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自然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先后扮演了敌人、榜样、对象和伙伴的角色,人与自然界关系也经历了从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到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再到谋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发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导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得到了持续的强化,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体现出对象性关系和价值关系的特征。因此,当人类面对日益严俊的生态环境困境时,仅从人与自然界关系层面寻求解决之路是不够的,更要从人与人关系层面着手,努力使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价值引导达成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开始受到关注。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高校教师认证制度、认证机构主体、认证机构设立、认证机构组成人员、认证标准等几方面。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力图理清研究进展脉络,指出研究的微观、自主、全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生态安全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围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问题、公共政策和公众素质。加强生态安全研究有诸多价值和意义: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概念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有利于树立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及国民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