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经济中心性与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行政区经济的“地方性”与生态经济的“区域性”是苏锡常都市圈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我们应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安全,研究并制定都市圈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目标、经济生态安全目标和社会生态安全目标,探索都市圈生态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因环境恶化生态安全功能渐趋弱化,致使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区由于区内环境逆向演替,对源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影响波及到区域外的更大范围。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基础上,着重阐述在土地荒漠化驱动之下的各种生态安全问题,并为加强源区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晓 《红领巾》2004,(6):142-143
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中,“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形成了诸如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正确认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确立生态安全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 用。为此,用“和度”与“合度”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测量了1992、1995、2000年 全国各省市区生态资产的总量及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密度,并据此分析了各省市区国内生产 总值(GDP)变化与其生态资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大东部地区生态资产拥有量与GDP相 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资产量与GDP相比,呈现基本相当或略有增加的趋 势,广大中部地区介于东西部之间。因之,应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生态资产的数量,以确保这一经 济快速发展地带的可持续性。继续加强广大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实施东西部生态资产有偿使 用转让机制,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生态安全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围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问题、公共政策和公众素质。加强生态安全研究有诸多价值和意义: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概念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有利于树立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及国民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作为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北方屏障,内蒙古的生态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战略。内蒙古“政府主导,投资拉动,资源支撑,机遇牵动”的发展模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是加强内蒙古生态安全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层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安全作为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无疑已成为21世纪国家新的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其内涵有三个层次: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生命系统的安全;环境系统的安全。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全球生态恶化、人类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异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战争、科技成果应用的负效应和人性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0,26(1):61-61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加快“三网”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天地一体的现代立体监测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林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化工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介绍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后果,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和引入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1.
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基于文明的安全形态。由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规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因此,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和认知,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意识形态"为唯一内容的狭义的国家文化安全和衡量标准,而是一个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广泛涉及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国家发展和文化认同的国家文化安全,因而是一个"基于国家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国家文化安全。中国的文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双重历史任务"的战略发展新阶段,"复兴—崛起困境"构成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新范式。不直接以国家安全为目的的而涉及整个人类安全的"安全域"——既非传统、也非非传统安全——正在构成"第三种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经济礼会现代化之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是人类社会发展近代以来的主流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探索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它既借鉴了中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规定。党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制定的新“三步走”战略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哈罗德.品特是英语文学中自萧伯纳以来最优秀的喜剧作家。品特的喜剧强调一种普遍存在的威胁,因而被称为"威胁的喜剧"。本文从结构安排、场景设置、语言特点三个方面探讨品特《送菜升降机》中的喜剧性和威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主导的全方位的全球化趋势,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而愈演愈烈。这一趋势的负面影响在于其强烈冲击着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和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着全球化的主导权。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危机意识教育,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财富积累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程度——社会财富按需分配.现代国家应该如何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之间的问题,经济学界存在“国富”与“民富”的争论.“藏富于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在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时,应坚持“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使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家主义职业教育被作为富国强兵战略的一部分而得到了迅猛发展,此时的职业教育"被缚"于教育功利主义战车。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和全民教育思想使得职业教育步入了"全球主义职业教育"时期,"被缚"的国家主义职业教育正在求得全球化的"解放",即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岗位培训"扩展到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应为未来社会培养"幸福生产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产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了“安全壁垒”。由于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滞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行业协会作用缺失,产品标准体系、环境标志与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浙江民营企业产品出口所受影响尤其严重。为了跨越“安全壁垒”,除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外,更需要企业自身通过加强源头管理、质量认证建设,开发绿色产品、实施多元化战略等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