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表见代理是代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属于无权代理,但是会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在社会实践中,作为民事主体的当事人对表见代理不是十分清楚、了解,经常在表见代理问题上争执不休。本文结合西方国家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拟从表见代理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以及与狭义的无权代理的区别等方面对表见代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表见代理制度的基本研究,以表见代理的制度价值和理论基础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表见代理的概念、性质、构成要件、类型以及其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以期完善我国的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于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无权代理还是有权代理 ,以及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 ,学术上一直有分歧。笔者通过对代理权性质的分析 ,通过比较法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法律上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则的实证分析 ,认为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有权代理 ,表见代理行为直接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生效 ,相对人不得主张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高茜 《红领巾》2004,(2):31-34
对于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无权代理还是有权代理,以及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学术上一直有分歧.笔者通过对代理权性质的分析,通过比较法的分析,通过对我国法律上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则的实证分析,认为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有权代理,表见代理行为直接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生效,相对人不得主张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无授权之代理的情况,从法律后果来看,无授权之代理既有可能发生代理无效的后果,也有可能发生代理有效的后果.对于前者,大陆法系理论界通称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即不发生属于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对于后者,则称为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即被称视为有代理权之代理,将发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解决代理关系是否构成、代理责任如何承担的纷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表见代理的沿革,理论基础,遗留争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表见代理现象存在于委托代理之中,但不论是委托代理,还是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均可能发生表见代理的行为。目前,学术界对表见代理的概念界定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这种分歧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见代理在法律上的执行。因此,明确界定表见代理的概念,充分认识其表现形式,严格掌握其归责原则,对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代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无权代理的情况,从法律后果来看,无权代理既有可能发生代理无效的后果,也有可能发生代理有效的后果。对于前者,大陆法系理论界通称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即不发生属于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对于后者,则称为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即被视为有代理权之无权代理,将发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解决代理关系是否构成、代理责任如何承担的纷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见代理本质上是一种产生有效代理法律后果的无权代理。构成表见代理除了要具备代理的一般表面要件外,还须具备客观要件(即客观上有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根据)和主观要件(即第三人是善意的)。从表见代理制度的价值取向上看,保护社会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其重要的功能,因此,被代理人自身的过错与否对表见代理的构成应不产生影响。被代理人必须承受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但表见代理毕竟仍属无权代理,故第三人在对行为人的行为享有选择权时,同时享有撤销权,被代理人则可在第三人行使撤销权之前享有追认权。  相似文献   

9.
对于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无权代理还是有权代理,以及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学术上一直有分歧。笔者通过对代理权性质的分析,通过比较法的分析,通过对我国法律上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则的实证分析.认为表见代理性质上属于有权代理,表见代理行为直接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生效,相对人不得主张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了表见代理制度.作为<合同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表见代理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笔者在形成对表见代理制度的理解后又结合实践深入的指出了表见代理制度在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对完善代理制度提出自己的设想,希望能完善代理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鉴于实践中无权代理的存在,以表见代理的制度价值和理论基础为出发点探讨表见代理的确立意义,并对其构成要件、第三人责任主体的选择及法律效果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就法治的解构与分析而言,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运作机制。贯穿于这种运作机制的始终不可或缺的主线就是法律自治。法律自治既是法治的题中之意,又是通向法治之境的路径。法律自治包括三重意境,即法律的权威来自法律、法律人是法律自治的动因、法律自治要求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校的法律地位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在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经常与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发生冲突,这显然与依法治校、建立和谐校园的理念不相符。因此,研究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的本质及衡平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是明确高校的法律地位及自主管理权限,完善学生权益的保护与救济途径。这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明晰企业产权的必然要求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国有资本经营权、国有资本经营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必须分开 ,国有资产中央政府所有与地方政府所有并存。  相似文献   

15.
李帅  黄颖 《教师教育研究》2020,(1):27-31,59
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法拥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否定性制裁,以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的一种权力,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维护教师权威。迄今为止,"教师惩戒权"从法律概念到适用原则、范围、方式以及法律监督及救济机制等都缺失法规层面的明确与支持,以至于造成诸如惩戒失范、惩戒性侵权等诸多问题。教师惩戒权的入法能够在根源上疏解其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践行困境,因此需要从概念入手厘定其与相似概念的基本边界,从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分析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并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探讨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主体、对象、方式及救济机制等细节,以明确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而实现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侦查监督权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形式之一,它是由法律监督权派生出来的一种监督权力,在检察机关的整个法律监督权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侦查监督权的确立对于保证立案侦查工作的合法、顺利进行,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侦查监督权确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分权制衡理论、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与权利救济理论,以及法律监督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司法权威到社会和谐的逻辑演绎.旨在通过司法的工具性价值来实现司法的目的性价值——社会和谐。司法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它的权威是受其它社会活动的影响和评判的,因而它的和谐效应也在全方位展开。司法权威的和谐维度是多方位的,它的政治维度是司法的人民性,法律维度是司法的正义性,道德维度是司法的真实性,经济维度是司法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旨在解决涉讼信访、树立司法权威的司法政策,判后答疑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率、上访率。但是基于其功能缺陷与危害性,长期坚持判后答疑将有损于司法权威。为了重建司法权威,人民法院应当将工作重心由诉讼外的司法政策转移到诉讼内的制度主体上来,并由判后答疑转向审判释疑。  相似文献   

19.
信息公开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途径,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机制,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的产物。研究外国的信息公开立法实践,探讨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问题,对于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清代最高统治当局吏治思想变迁为基础,从权力博弈、体制弊端及法律流变三个方面分析了清代吏治状况。认为在权力博弈方面,主要体现在皇权与官权之间权力的消长;在体制弊端方面,主要表现在政治及财政领域的不良状态;在法律流变方面,惩治贪腐的力度宽严变化,过程曲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