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最能体现范仲淹宏大抱负的一段文字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7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这段文字的关键所在是“古仁人之心”。“古仁人”是指谁呢?历来注家没有提及,《范文正公集》(《正谊堂全书》作《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作《范文正公集》)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当今注家往往就“古仁人”的字面含义,加以解释。例  相似文献   

3.
七、分号应改为句号的: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从中可以看出盎然的诗情、精美的辞采,而这些都与其独特的用笔不无关系。一、伏笔《岳阳楼记》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个“异”字,犹如宝匣藏珠,不仅暗伏下文迁客骚人览物的两种不同心情,且也深寓作者的独特见地,给下面开拓了文意。还为文章的立意安上了一个关节,如此前藏后显,前呼后应,实有龙行云雾移步换形之妙。粗观之不见,细心者觉之,使文章明断暗连,伏中有起,起到抽一丝而剥全茧的引领作用了。第四段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何哉”设问,过…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是如何一步步推出观点,并表明自己对朋友的规箴之意的呢?这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对文中的“明比”和“暗比”的理解来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明比”。要使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明比”的内容和作用,应抓住文中的两个“异”。第一个“异”引出第一组“明比”,这便是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表现出他们“物悲则己悲,物喜则己喜”的情感变化,道出的是人之常情,为第二组“明比”铺陈蓄势。第二个“异”引出第二组“明比”,就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迁客骚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二者的差异,突出古仁人的情操伟大而高尚。最后作者以古仁人自比,虚推古仁人,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1)乃·重修岳阳楼()(2)属·予作文以记之()(3)横·无际涯()(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薄·暮冥冥()(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7)而或长烟一·空()(8)是·进亦忧,退亦忧()2.在熟诵课文的基础上,指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空。(1)全文只围绕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今年第3期《气蒸波撼常如此,后乐先忧今有人》一文的作者认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了滕子京虽属迁客骚人之类的人物,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椎,理由如下: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先是赞扬滕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继而委婉地批评滕不应象一般迁客骚人那样“以物喜”,“以己悲”;最后规劝滕应该具有“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抱  相似文献   

8.
义教初中语文第五册《岳阳楼记》的练习(理解、积累)第三题中第1题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第343页中的答案是:“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阔大胸襟,跟一般的‘迁客’不同。”笔者认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是以此来展现他的政治才干,对其“谪守巴陵郡”而愤愤不平,从而说明他仍是“以物喜,以己悲”的一般“迁客”。依据有两点。一、从《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人物来看。可以肯定滕子京是一般的“迁客”。文章开篇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  相似文献   

9.
元稹与小说     
元稹(微之)写过一篇《莺莺传》,传中的“崔莺莺”是甚么人? 宋人王铚(性之)认为“崔莺莺”是崔鹏之女,他在《〈传奇〉辨正》中说:“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又微之作《陆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乐天作微之母《郑夫人志》亦言:‘郑济女。’而唐崔氏《谱》:‘永宁尉鹏,亦娶郑济女。’则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有“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之句。高中语文课本注释为:“誓,似应作‘諐’。諐,古‘愆’字。諐违,过失”。究查课本注释的依据,不外如下:纪荣舒《玉台新咏考异》:“誓违二字,不可通,疑諐违之讹。諐尤‘愆’字”。闻一多《诗选与校笺》:“纪说是也,今握正。”余冠英《乐府诗选》、“誓或疑是‘諐,字之误,是古‘愆,字,过失也。‘违’也是过失。”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一):“‘誓’可能是‘諐’的误字。‘諐,音同qian,同‘愆’。‘愆违’,过失。”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也认为  相似文献   

11.
巧记妙喻     
“之”字诀文言文中“之”字的主要用法可以用如下的口诀来记忆:“之”字代宾在谓后,代人代物要分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之”字紧跟定语后,译作“的”字肯定行。(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之”字带宾充动词,译“去”译“到”随句型。(如:吾欲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查阅了好多参考资料,在查阅的资料中,发现都没明言《岳阳楼记》属何种文体。我们在相互学习和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教者依据教参中分析,说《岳阳楼记》是议论文:有的教者干脆避而不谈文体之事。说议论文者其理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1988年7月版)中所析:“第三部分(第五段)……,用第二个设问句,水到渠成,引出全文中心论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对人教社所编教参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心论点之说有异见。如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师用书中,对《岳阳楼记》的主题是这样归纳的:“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这里虽在结尾也谈到了“...  相似文献   

15.
林燕飞 《语文知识》2001,(10):66-68
《语文知识》2000年第11期第82页上彭海洋先生在《高考中与‘和’字有关的语病》一文中说:“‘和’表并列,‘或’表选择,二者不可混用。”例子是: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全国高考题)澎海洋先生又说:“例①中与‘无论’相照应的应是选择关系的连词,因此‘和’应换为‘或’。”彭先生的观点是错误的。1992年的那道高考题本身就是错的,当时在阅卷中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后在有些杂志上展开  相似文献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千古生辉、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关系到对全文和作家思想的评价.列宁说:“卓绝地坚持哲学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2页)《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对这一名句的注释是这样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把我们今天的“思想”“硬挂”到古人“名下”之嫌.  相似文献   

18.
分号同其他标点符号一样,在书面表达中很重要。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下面举初中语文教材中分号连用致误的两个例子做点说明。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人教社2001年12月第1版初中《语文》第五册129-130页)该例中的第二个分号宜改为逗号。这是由其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决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意义单元,从反面说“古仁人”如何不计较个人得失;后面的为另一个意义单元,从正面说“古仁人”如何为他人担忧。故两者之间应有个停顿,这…  相似文献   

19.
一篇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散文,往往以立意和文笔取胜。《岳阳楼记》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后山诗话》称“范文正公为《重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王辟之说《岳阳楼记》、岳阳楼、苏子美的书石、邵竦的篆额“世谓之‘四绝’”。《岳阳楼记》的作者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就象画家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一样,有惊人的技巧。宋人林正大曾把它概括写成《水调歌头》词一首:  相似文献   

20.
司下坡先生在《评魏书生的巧谋》(《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期)一文中这样说:“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以之为‘怪’,魏书生是‘鬼才’,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绽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学习。二是以之为‘神’,魏书生有‘神功’,语文教学有‘神效’,想学而难以学到。不管是贬也好,褒也罢,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即魏书生这个人和他的语文教学都离我们比较远。”是啊,看看魏书生教语文,不留作业,不批作业,不批改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