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就是采访双方自我干扰正常心理的特殊心理现象。心理障碍会干扰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严重者还导致采访失败。研究心理障碍的目  相似文献   

2.
心理障碍,就是采访双方自我干扰正常心理的特殊心理现象。心理障碍严重干扰着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导致采访失败。采访中究竟有哪些心理障碍呢?这里把主要的、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供新闻工作者在理论研究、采访实践中参考。 1、失败心理。初涉新闻圈的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后,随即会产生采记能否成功的心理。总怕采访失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严重干扰着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导致采访失败。研究心理障碍的目的就是要使采访者了解和掌握心理障碍的规律,随时校正自己和对方的心理,消除采访中的心理障碍,提高采访效果。采访中究竟有那些心理障碍呢?这里把主要的、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供大家参考。 1、恐惧失败心理。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后,随即会产生采访能否成功的心理。有经验的记者,虽然也存在着恐怕失败的心理,但心理上压力不大,往往能够自控,自觉地消除心理障碍。初学采访者的心理就大不一样,心情特别紧张,总怕采访失败,完不成领导交给的采访任务,在上级面前漏“底子”;怕采访失败在朋友面前掉“架子”;怕采访失败在社会上没“面子”。对此,在采访中担心失掉重要新闻事实和细节。提问面面具到,事无巨细,什么都怕漏掉了,结果什么也没采访深入。因为恐惧采访失败的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妨碍采访的正常进行,如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少,流水帐式的记录多,写出的报道当然一般化。怕失败的心理更造成一些记者不敢找上级找名人采访。  相似文献   

4.
谈谈采访中的心理障碍黄道弘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被采访者,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由于心理障碍严重地干扰着采访,影响采访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使采访者了解和掌握产生心理障碍的规律,随时校正自己和被采...  相似文献   

5.
记者大都注重对采访对象心理活动的探究,以图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有的记者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分析研究,上升为理论,指导采访实践。但是,却很少注重自己的心理活动,更谈不上分析研究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采访实践,提高采访质量和报道水准。其实记者的全部工作,从明确报道思想,报采访拍摄素材,最后写成稿件、编成新闻片的全过程,无不产生心理活动。记者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决定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低。 所谓探索心理,就是记者力求认识研究某人某事的心理现象。笔者认为,记者的探索心理,至少可从以下三点来认识。 (一)记者要富有深入调查和锲而不舍的心理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眼下,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的无理阻挠,有时甚至发生采访设备被损坏、记者被殴打的恶性事件。这些采访对象往往出于对舆论监督的畏惧、仇视和抵制,不惜直截了当地对记者的采访活动粗暴干预,这便有了电视批评报道中常见的挡镜头、推话筒画面。由于这些人的严重干扰,给记者的正当采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么采访活动被迫中断,要么采访效果大打折扣、使得预期的采访目的难以实现,给舆论监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晕"话筒(镜头)现象.是指面对记者的采访,特别是面对话筒和镜头时,有的采访对象被话筒(镜头)搞"晕"了,一时出现意识狭窄、情绪紧张、不知所措的窘态,造成僵持、冷场、尴尬、局促不安甚至敌视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就是采访心理。新闻采访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双方之间的心理互感和作用是大量的、客观存在的。采访主体心理即记者心理,采访客体心理即采访对象心理,这是一对矛盾。而采访主体心理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新闻采访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跃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阻力、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才能出色地完成复杂的采访任务。 采访主体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结合新闻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采访主体——记者应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采访对象心理在自己、记者与双方关系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下,在新闻事实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展开。但是,它的具体反应却又必须要表现在采访这一过程中,换句话来说就是采访对象心理是以整个采访过程为反应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从记者进门(甚至从约会谈话)时起直到采访结束,它的开始、中期、后期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不仅有心理过程的规律,也有心理活动内容以及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心理互相感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访对象受到大众传播过程中“记者采访”、“记者写作”、“编辑”、“媒体”、“受众”、“效果”等环节的反作用,会影响到受访心理与行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呼吁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采访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采访中,有一种提问方式较难把握,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是一把利器,使用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使采访戛然而止。本文将对这一提问方法的使用做一些探讨。 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互动过程,女记者法拉奇认为,“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正因此,她在采访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往往直接尖锐,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激将法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向你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提问方法”。换句话说,激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采访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成功的采访就是交往活动的顺利展开。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唱好社会心理“三部曲”:争取“踏进门”;展示吸引力;激励采访对象。社会心理学家用实验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在理论上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原理,对记者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踏进门”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难免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2006,(5):48-48
《福建新闻界》2006年第1期发表马永凯的文章《“身份对等浮动心理”技巧在采访中的运用》。文章指出,所谓记者的“身份对等浮动心理”,是指记者在采访时,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不同人物对象,这些不同级别、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采访对象,对记者来说会产生一种“地位心理”,记者要随着被采访对象的身份地位,进行对位变化浮动。这就是记者“身份对等浮动心理”。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 在采访对象心理场中,记者形象是环境("E")构成的主件,但并非其全部构件,影响其心理的环境因素可谓林林总总.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因素有可能代替记者形象而成为影响其心理场的环境主导.比如,某受访者碰到了一件非常不顺心而又不愿声张的事,哪怕来采访的是金牌记者,也会成为其心理区域"应回避的目标".因此,要提高采访效率,还必须关注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试谈情感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只有在采访中巧妙地运用情感因素,才能促使访问成功,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记者采访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就是一个开端。这个开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效果。采访的过程,其实也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过程。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是单纯的主动——被动关系,不仅记者在挑选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同时也在挑选记者,也就是说采访对象往往根据记者的一言一行以及所提问题的质  相似文献   

20.
高墙电网内的另一个世界是鲜为人知的。在这个封闭的社会里,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接近的。监狱中的犯人是怎样生活的?社会主义监狱是怎样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的?这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新闻,但是,在采访监狱犯人过程中,常常出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现象,采访难、难采访时常让记者们感到头痛,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作为负责政法战线的新闻记者,我们经常深入监狱采访组稿。下面,就监狱这一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粗谈一下几点体会:一、要了解研究犯人的有关心理,努力缩短和融洽与犯人在采访中的心理距离。犯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