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 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 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 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占STD的首位,可引起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眼盲、反应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CT感染还是人类乳头瘤病毒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协同因子[2],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血清免疫学、药物治疗及耐药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对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性肺炎进行流行病学的实验研究。采用痰MP、CT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MP-DNA感染阳性率为8.2%,CT-DNA感染阳性率为6.7%,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27%。小于1岁大于3岁年龄组比较MP感染阳性检出率(x2=28.72,P<0.01)和CT感染阳性检出率(x2=5.80,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MP阳性检出率秋季与春季比较(x2=7.089,P<0.01);CT阳性检出率秋季与春季比较(x2=60.346,P<0.01)及夏季与春季比较(x2=28.175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MP和CT易感年龄较传统的患病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感染季节MP以秋季为主,CT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日益增多,以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最为多见。本文对我院门诊1996年~2000年拟诊为STD患者1036例,采用PCR方法检测尿道(或宫颈)拭子标本NG、CT和UU,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累加的大样本数,综合分析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检出率、影响检出率的因素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医药类期刊的相关内容,遴选近五年来临床报道的实验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一般门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检出率,女性为6.5%,男性为6.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P>0.05)。而性病门诊、非淋病性尿道炎就诊者,检测方法差异等不相匹配的差异较大。沙眼衣原体药敏结果显示:克拉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有较高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抗沙眼衣原体活性降低。红霉素表现为耐药。结论一般门诊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就诊者的检出率男女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性病门诊就诊者、非淋病性尿道炎就诊者、检测方法差异等不相匹配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值得临床重视。在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选用克拉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等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王贤才 《科技文萃》2001,(3):118-119
“衣原体”是一种很特异的微生物,能通过细胞滤器,所以曾被认为是病毒,以后综观多方 面表现,分类为细菌,但仍为之专门建目(衣原体目)立科(衣原体科)。 “沙眼衣原体”在性病中的意义,现已为人熟知。在很多地区,其重要性都已远逾经典性性 病如梅毒、淋病之上。但在十年浩劫后,我重译《希氏内科学》第14—15版时,忽然见到尿 道炎、输卵管炎之类泌尿生殖系感染病原中,竟有“沙眼衣原体”赫然在目时,曾不胜惊异 ,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世隔绝,孤陋寡闻至此,令人惭愧,也叫人辛酸。 “沙眼衣原体”给我特别深沉的感受,是因为多年来,只要见到它,就使我想起一位“非凡 ”的学者:汤飞凡教授。  相似文献   

7.
代佳 《科学启蒙》2013,(3):45-48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因于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被称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的成果对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当今国际上任何关于衣原体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 ,探讨其病因学特点。方法 :对10 5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中段尿 (VB2 )及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VB2 细菌培养阳性 6 8例 (6 4.8% ) ,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0例 ,淋球菌 12例 ,埃希菌 9例 ,解脲脲原体 (UU )培养阳性 18例 (17.1% ) ;EPS细菌培养阳性 79例 (75 .5 % )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2 7例 ,淋球菌 13例 ,埃希菌 7例 ,UU培养阳性 2 1例 (2 0 .0 % ) ;EPS经PCR检测UU阳性 2 3例 (2 1.9% ) ,沙眼衣原体 (CT)阳性 2 9例 (2 7.6 % )。同时经PCR检测出复合感染者 19例 (18.1%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淋球菌、埃希菌、UU及CT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抗精子抗体(As Ab)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对襄阳市1 031例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培养法和PCR扩增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支原体和衣原体,用ELISA法检测血清As Ab,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结果不孕不育患者支(衣)原体感染率和As Ab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衣)原体检测阳性患者血清As Ab总阳性率高于支(衣)原体检测阴性者;支原体感染类型以单纯UU感染最多见,不同类型感染者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亦不同。结论支(衣)原体感染和As Ab的产生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对不孕不育患者,应常规检测支(衣)原体和As Ab,以规避不孕不育风险;对支原体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择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强力霉素治疗单独由Ct感染引起的NGU的疗效。方法:Ct采用抗原快速检测法,Uu与Mh的检查采用培养法;给Ct引起的NGU患者口服强力霉素200mg2次/日共14天进行治疗。结果:lll4例被检者,Ct抗原阳性者238例(21.36%),Uu培养阳性者368例(33.03%),Mh培养阳性者109例(9.78%),其中有130例(11.67%)为混合感染;强力霉素治疗Ct引起的NGU有效率达97.25%。结论:对拟诊为NGU患者应作多种病原体的检测,阳性者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是防治NGU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用IFA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通过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IL-17、IL-6、IL-8、TNF-α、IL-1α和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结果:MoPn感染后第1天,肺组织有衣原体生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高峰;感染后第2天,IL-17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达峰值,并很快下降;TNFα、IL-1α、IL-1β和IL-6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峰值,而IL-8则在第8天出现高峰.结论:IL-17在衣原体肺炎早期出现,能提高局部IL-6,IL-8,TNF-α,IL-1α,IL-1β的表达.这些结果显示IL-17早期表达可能作为固有免疫反应成分在起动宿主抵御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阅读指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非常重要,有了一个严谨的合乎逻辑的结构,才能使文章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本文在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方面很严谨,请注意体会。〔原文〕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衣原体(病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评价10种抗生素对各检出菌的作用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男性尿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的细菌采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抽取血清测沙眼衣原体IgM抗体.结果:1018例患者标本,934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91.75%.其中单菌感染82.76%;两种菌混合感染16.49%;三种菌共同感染0.75%.病原体为淋球菌、非淋球菌细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共四类,分别为5.72%、73.77%、14.25%和6.26%.阳性球菌的感染(60.62%)在尿道炎中仍占重要地位,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占所有鉴定病原菌的27.86%.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常见9种843株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低于30%的菌株占55.56%(50/90),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结论:本地区男性尿道炎主要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细菌是导致男性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不可忽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不容乐观.尿道感染的患者应兼做多种病原体检测,并通过药敏试验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疗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理科课程在课内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里把当代中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发明及我国经济技术的重大成就作一简要汇集,供大家参考。 1956年,汤飞凡、张晓楼等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衣原体(即病毒)。获1981年国际沙眼防治协会“沙眼金质奖章”和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二等奖。 1956年,华罗庚长期研究写成的《多复变函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著名论文,系统地建立起4类典型域上的解析函数的调和分析理论。获1956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毛巾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用品,很多人认为,使用毛巾没什么讲究,认准了一条用就行。殊不知,毛巾用得不对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健康。毛巾上常会沾染人体分泌物,其中有许多致病性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霉菌等,长期使用同一条毛巾可以传染多种疾病,如沙眼、脓疱疮、疥疮、单纯疱疹、体癣、股癣、足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以下几个方法教您如何正确使用毛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和宠物市场的鹦形目鸟类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流行情况。创新点:首次在云南地区开展鹦形目鸟类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地区鹦形目鸟类中具有较高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率。方法:本研究共采集8种鹦形目鸟类的新鲜粪便样本136份,其中动物园样本60份,宠物市场样本76份。首先,利用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粪便样品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率,然后针对阳性样品,利用PCR技术进行鹦鹉热衣原体OmpA基因扩增、纯化、测序以及基因型分析。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率为19.9%(27/136),其中宠物市场鸟类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率(26.3%;20/76)明显高于动物园(11.7%;7/60)(P=0.034);金刚鹦鹉中感染率最高,达41.2%(7/17)。同缘关系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些鹦鹉热衣原体都属于易于由鸟向人跨物种传播的A型。综上所述,昆明地区鹦形目鸟类中具有较高的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给饲养人员和观鸟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孕妇在孕前或孕期的检查中,医生常常会建议她做优生四项(或TO R C H)检查。那么,何谓优生四项(或TO R C H)检查呢?为什么要做此项检查呢?下面就与您聊聊这个话题。“TO R C H”一词是由多种引起宫内感染的微生物和病毒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T代表弓形虫(toxoplasm a),R代表风疹病毒(rubellavirus),C代表巨细胞病毒(cytom egalo virus),H代表疱疹病毒(her-pesvirus),O代表其他病原微生物或病毒(other),包括沙眼衣原体、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等。在做TO R C H检查时,医生大多建议做其中的弓形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支原体的流行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1050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沙眼衣原体采用抗原快速检测法,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者356例(33.9%),uu感染246例(23.4%),显著高于Mh感染30例(2.8%)和uu Mh混合感染80例(7.6%),P<0.005。在35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合并CT感染者45例(12.6%),在测定10种抗生素中,对支原体敏感度较高的3种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其敏感度分别为80.3%,70.2%,60.7%,而支原体耐药率较高的3种抗生素依次为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0.2%、55%、43%,作者对上述病例不同性别,年龄的支原体感染,合并感染有对药敏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40多年前,沙眼这种眼病威胁着数以亿计的人们。当时,每100位患者就有一人因此而失明。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为揭开沙眼的秘密奋斗了一生。旧社会,他的家乡全村的人都患沙眼疾病,个个痛苦难熬。汤飞凡立志要揭开沙眼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ELISA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14份拟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脑脊液(CSF)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结果表明:有8份标本出现阳性,即约57%可测出HSV抗原。其中7份标本结果与间接ELISA检测CSF和血清HSV-Ⅰ~Ⅱ型抗体结果比较,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ELISA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临床标本中HSV抗原,具有简便、特异、敏感等优点,4h内即能获得检测结果,适用于HSV性脑炎(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