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2年、200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两年下滑,成为就业市场一大特点。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促进和制约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问题是相关研究领域和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专业对口实际情况如何,却很少有来自高校毕业生本人的声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专业对口情况越好,就业满意度越高;所修专业与毕业生的兴趣是否吻合是影响专业对口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年在统一分配的制度中强调“专业对口”到今天在人力资源的市场中选择就业的道路,中国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倒可能是这些“天之骄子”从天上回到人间,踏踏实实在现实社会土地上迈步的开始,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的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度等丰富内容的新概念。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主要表现出大学生收入水平持续下降、非正规就业增加、就业流向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发展等新趋势。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并重视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李玉怀 《成才之路》2011,(29):31-31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隐藏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30%,不对口的就业率占50%,而认为“专业不对口,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类就业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要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交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和改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模式,通过切合实际地调整人才培养模武,拓展就业市场,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探索出了一条计算机类学生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吕雷 《课外阅读》2011,(5):13-14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进行剖析,提出正确的就业观:从狭隘就业观念束缚向“专业对口”和“通用人才”转变;并从实际出发,为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9,(4):10-1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遭遇了就业的“寒流”、因此,对于作为准大学生的各位,专业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兵书有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我们不妨一起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专业领域枪“鲜”看看。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制度特征有三:一是在观念制度层面被理解为国家认定产物,并经常与学科的概念混淆;二是制度选择层面有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采用刚性的中央集权模式进行管理;三是高校内部的制度操作层面上,专业与一定的实体紧密相连。这三个特征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追求"专业对口"、高校设置专业"面向目录"、出现"贴标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避免这种消极影响,应正确认识专业的属性和功能;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由对专业的"依赖"变为"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2,(1):13-13
“国际金融专业学士建起特色面包屋,计算机专业硕土成为专业网球教练……”对于这些海归就业多元化的新闻,陈宁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他觉得,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就业、创业的机遇。海归就业从当初的集中在国际贸易、代理销售、公司高管等几个行业,如今发展延伸到社会各行各业,这说明海归就业、创业的眼界愈发开阔,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路也越来越宽广。  相似文献   

11.
创新学生工作 迎战IT就业“寒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专业如何迎战IT就业“寒流”,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是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展望就业前景、分析就业形势,理顺工作思路。从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从我校高职计算机专业招生就业至今已有7年,毕业生人数为308人,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专业对口的就业率仅为13.9%,共42人。计算机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学生就业难,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难。产生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服务,为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了载体.参加志愿者服务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就业大战又到了,面对就业市场上潮水般涌来的以百万计的求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于是,一些用人单位的门槛也就相应地高了起来。现在,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就业门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原来的户口、学历、性别、外语等级证依然横亘在大学生的面前外,家庭关系、学校出身、专业能力,甚至是项目经验等因素又日益凸显,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求职壁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增加,专业对口就业的压力越大。本论文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我校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和其他专业学生有着共性问题,也有自己的特性问题。本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通过对"90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情况,发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区域选择集中、职业选择集中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类职业等现象,针对调查反映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提高职业素质的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展开调查,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单位性质、岗位类型、就业区域、专业对口、考研等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数据资料,从我国高校学生规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毕业生供求取向、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软件产业的发展、加入WTO后教育、人才竞争等多角度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进行了预测;对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规模、师资、途径、知识结构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由“精英”走向“大众”,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一步步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提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完善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开辟就业新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