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82-83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年,而2014年余额宝引领的网络购物更是创下新的成交纪录。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行为模式以及安全问题的探讨尤为重要。2014年5月,我们面向吉林大学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消费者网络行为及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本文根据针对吉林大学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网购行为的特点,发现大学生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模式较多样化、产品选择具有多样性,同时在安全领域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推动整个时代发展的今天,带来商业零售业改革和变迁的网络技术适时地促进和丰富了当前人们的购物方式。网络购物不仅方便快捷,可选种类丰富,而且价格往往要比实体店商品的价格要便宜。因此,这种买卖方式备受新环境成长的年轻人喜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把网上购物当作是最主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作为新潮、创新和接受能力较强、受多种新元文化的冲击的代表主力军,更是对网络文化青睐有加。另外,高学历的大学生熟悉电脑操作和技术软件的应用,网上购物更是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87.1%的大学生有网络购物经历,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总体水平不高,先前购物满意度会影响到后续购物行为;商品质量、操作的便捷性、商家态度、商家对商品的介绍、支付机制的安全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到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商品、对商品做客观公正的介绍与说明、网页设计简洁、操作简便易行、提供良好的服务、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支付机制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购物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当代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现状。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CSOCSS),随机抽取福建地区六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总体检出率为8.401%,其中网购后的负面情绪得分最高;(2)大学女生、独生子女、文史类学生在网络强迫性购物总分及部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较高,大三学生则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3)网购年龄越长、网购频率越高、消费总额越大者网络强迫性购物得分越高。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强迫性购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网络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且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也占有很大比重。便捷性、低价格、地理位置的非局限性、追求时尚与潮流等都是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些保障条件也为大学生网络购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商家的优惠政策以及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促进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网上购买商品的可靠性、价格优惠程度、网络购物付款的安全性等相关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影响的差异,最终提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移动购物应用在移动电商中增长迅速。通过对移动网购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获得相应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消费者移动购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7个公共因子起到主要作用,然后对公因子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影响消费者移动购物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关注在大学生中日益普遍的网络购物现象。采用焦点团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实状况,通过因子分析,将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归纳为交际/娱乐动机、求便动机、权力动机、兼顾动机、成功动机以及独特/新奇动机。通过聚类分析,将调查的参与网络购物的大学生群体进一步细分为追求自我掌控、看重成功体验类型;追求互动亲和、看重省时便利类型;以及追求独特新奇、看重并行工作类型。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动机既体现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又凸显了后现代社会、数字化时代青年学生的独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网络购物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簇拥,科学技术不断升级优化使得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更加促进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购物,而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购族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着眼于高校学生网购市场,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及其在进行网购决策时受到参照群体影响的情况,能够让企业针对高校市场特点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来设计相应营销策略,以实现提高产品销售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上交易经常会发生消费者有购买意向,却没有付款的消费放弃行为。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方法建立以购物车使用动机、网络能力、操作风险、心理感受、意向选择、商家产品、商家服务和商家信誉八个方面构建影响网购放弃行为的概念模型,再结合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方法建立结构方程检验概念模型,发现消费者自身因素是导致网购放弃行为的直接因素,而商家只是间接影响,但商家因素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起始动因,商家只有认真研究消费者网购的心理动因,才能有效减少放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网络购物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体现了一部分主流的消费观,他们的网络消费问题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问题。因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统计学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帮助高校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净化大学生网络消费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人格特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从总体上把握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了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并运用16PF人格特质测量问卷进行了人格特质测量,区别使用网络频度的不同进行人格特质的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总体状况良好,处于可控制范围;大学生的网络心态较为平和,对网络的适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引导和教育;上网频次对大学生人格特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互联网的使用与西藏自治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关系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数据,对西藏自治区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网络行为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对西藏高校教育的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存在上网目的娱乐化、上网时间随意化、上网场所寝室化、网络依赖明显化、网络影响严重化等特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实现上网目的学习化、上网时空规律化、网络使用科学化,以最终养成其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市场消费的年轻力量,大学生网络消费正急剧飙升。由于大学生年龄普遍在18~23岁之间,各方面还不成熟,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乃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各方面都受到网络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方式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个大众文化及消费。而且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一个重要目标客户群,很快就会结束校园生活走上社会,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很有可能会延续到工作以后。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和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对6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信息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辅助学业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便利生活与上传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呈显著正相关;表达情感与电子信箱和聊天的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确认自我与上网时间及聊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结论为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网络使用动机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着显著影响,网络使用者的行为表现并不完全就等同于个体内在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的虚拟环境成为吸引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并导致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院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使用行为和动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以及电子商务的推广,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上进行购物。网络零售商在网络环境中虽然有很多良好的机遇,但是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要想在网络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网络零售商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满意。本文在研究中借鉴了顾客满意理论,并从网上消费的行业背景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相关原因出发探索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人肉搜索”催生了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研究.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人肉搜索”是典型的自生自发秩序、作为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的“人肉搜索”需要何种规则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和学理思考,深化对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