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吾的《厚黑学》一经出版,就在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和重大影响,由于厚黑学说博大精深,读此学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宗吾所言“厚黑”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李宗吾学说的思想根基,是儒家思想孔孟学说。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天继承儒家思想最大的意义就应是对社会道德作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正确解读厚黑学与继承儒家思想,使之对现代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因果联系原理是休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否定从理性推理和经验归纳得到因果联系。他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从人性角度建构了他的因果联系原理,这是休谟理论的独特之处,这一原理终结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引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并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离不开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定,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总是以特定的人性思想为基础。对教育思想中的人性论进行了梳理,对人的基本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精神性、生命性、差异性、创新性等,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洛克那里,政治哲学的理论不仅仅只有认识论的基础,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基础,即是人性论的基础。从人的财产的角度,洛克不但对于人的自我保存进行了论证,同时重要的是洛克指出这种自我保存与人的自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相似文献   

6.
同情是休谟正义思想乃至整个道德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人性中一个强有力的原则"。对公益的同情使人们得以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引起人们对正义的赞许和对非正义的谴责,籍此来维护正义规则。由于正义的作用在于稳定财物占有以维持社会秩序,其中对人的利益的关切与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保持了一致,即自爱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体现了休谟正义思想中的自爱论倾向。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历史性是说人性具有发展变化的属性。孔子提出“陛相近,习相远”,已经考虑到人性的发展变化问题。荀子继孟子之后,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从人类社会整体的角度,他认为人性是不变的,这种认识与他的“古今一也”的历史观相一致。另一方面,从人类个体的角度,他又承认人性包含着常与变的双重因素。人人皆有善恶两端,这是人性之常;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这善恶两端却是此消彼长的,这又是人性之变。鉴于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荀子认为有必要用“礼义师法”教化民众(即“习”),以阻止人性的不断恶化,这就是“化性起伪”说的由来。于是,苟子就提出了人性改恶向善的约己模式,以与孟子发挥善端(亦即“习”)的任己模式并驾齐驱,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大主张。苟子的这一主张为秦汉时期思想的转变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是《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基本内涵、哲学基础、对人性的评判、对人性的引导方法以及终极归宿方面对《管子》人性论特色做了探讨。《管子》人性论是以"趋利避害"为基本内涵,以"天道观"为哲学基础,未对人性做善恶判断,主张用德法兼用的方法对人性加以引导,且以政治目标为最终归宿的理性工具人性观。  相似文献   

9.
《乐记》不仅综合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还吸收道家的某些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假设.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由于儒家的人性观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性论的主流观点,而性善论基本上代表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理论,所以探析内容丰富的性善论思想对当今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该门课程的建设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韩非既非性恶论、亦非性善论者,他的人性论重在描述现实中人性的状况,并以此作为其“法治”理论的基础。他对人性改造的失望是战国时期信仰危机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由始至终都是内化于制度的设计、实施以及管理当中。人作为管理的对象,只有对其作出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对人性的认识始终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最终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导向和内容在设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21世纪的今天,历史沉淀下的中国文学不仅仅将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尤其是《芙蓉镇》这部具有反思特性的文学,以它对个体劳动者人性美以及女性美的塑造,将"五四"文学西方现代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原有的巅峰文学传统巧妙的打破。《芙蓉镇》这部瑰丽的宝藏,其"新时期"下的人性论,是对20世纪60、70年代革命斗争的正当性瓦解,从根本上形成了新生活政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各种人性学说都坚持统治者性善论,把君主说成圣人,主张对君主信任、忠顺、崇拜.西方的人性学说大都坚持统治者性恶论,近代思想家主张取消君主专制,现代思想家主张对统治者怀疑、警惕、监督.分析中西政治学说的人性论基础,对于我们避免出现个人崇拜、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从而预防官员腐败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是建立在人性论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亚氏认为人性中有社会性、义理性、理性、欲望和兽性;同时认为众人的智慧优于一人的智慧、一人之治易于腐败,从而确立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传统德育的人性论基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理论是德育的基础理论和根本依据之一,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形成中西方传统德育在德育目标设定、德育内容选择和德育实践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人性论李维光关键词外语教学,人性论遥望20世纪的地平线,改革开放的浪潮更加隆隆作响,滚滚而来。改革是全方位的,其影响圈达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振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将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匍伏于...  相似文献   

20.
人性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假设。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由于儒家的人性观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性论的主流观点,而性善论基本上代表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理论,所以探析内容丰富的性善论思想对当今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