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以及实现机制可以区分为国家公共性与社会公共性两种不同类型.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立高等学校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具有鲜明的国家公共性特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化机制的介入,出现了高等学校的商业化和行政化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高等学校的公共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公共性的重构要求实现一种以整合社会的公共选择与个人选择为基础,既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又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和自由,同时在教育的制度和内容上充分实现社会参与的社会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公共性的实现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之际,大学的公共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然而由于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资源的短缺、公共权力滥用、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传统公私观中公共理念的缺乏等原因,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质量受到损害,大学公共性形成潜在危机。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的组织,大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其公共性的实现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要全面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目标,教师除具备专业性之外,还应当发展其社会公共性质。因为新课程改革自由、平等、公正和公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前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内涵,即公开性、交往规范性、利他性、政治主体性;纠正技术化倾向需要教师发展公共性质;社会公众需要教师树立公共形象。教师要充分发展并彰显其社会公共性质,就要在专业性与社会公共性之间构建某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一种超越任何利益集团的由公共价值导向的以扩大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实践。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教育是我们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公共意识薄弱,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去公共性”的现象。为了公民社会的建构,我们的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共善,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受过教育的公众,即培养理性的、自由的、有德性的公民群体,这是保卫教育公共性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规定着班级的社会职能。在促进班级“日常生活”向“公共生活”转型的意义上,公共性构成班级建设的重要取向。作为特定实践领域,班级生活的日常结构交织着组织化的集体生活、疏离化的个体生活和亲密化的共同生活三种样态,其中公共生活可看作诞生于其中并且嵌入其间的一种潜在样态。班级生活的公共建设需要凸显三个实践标准,分别是复合的平等性、有限的公开性和流动的共同性。同时,班级生活的公共性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应进一步关注公共理论与日常实践的交互关联、明确班级建设的教育立场、赋予儿童参与公共行动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的正当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诸多困扰。公共性理论为认识教育惩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公共性可分为制度性的公共性和活性化的公共性。教育公共性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参与、向他者开放和异质协作的教育实践。教育公共性遵守维护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平等协作之精神等两个基本价值规范。教育惩罚是对两个基本价值规范的恢复和对违犯者的谴责性表达。教育惩罚遵循谴责、批驳与剥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权力概念发展到权利概念,标志着由国家权力到公民权力的回归。主权在民原则为公共教育体制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公共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实现受教育权利的高扬,其充分实现需要公民权力、教育福利、全社会参与以及公共性四个方面的保障,这四个方面诠释了受教育权利的内涵,同时也是公共教育体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真意蕴。公利性、公有性、公开性,三者从不同维度诠释着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公共性特征。然而,现实状态下,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建设面临着课程公共性理念背离、课程空间封闭性强以及课程主体公共意识薄弱等危机。要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必须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扩展职业教育课程公共空间、培育职业教育课程主体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权力概念发展到权利概念,标志着由国家权力到公民权力的回归。主权在民原则为公共教育体制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公共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实现受教育权利的高扬,其充分实现需要公民权力、教育福利、全社会参与以及公共性四个方面的保障,这四个方面诠释了受教育权利的内涵,同时也是公共教育体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