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目前出现了一种偏向,即片面强调学,强调读,强调练,无形中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指导性的读,无指导性的练,充斥语文教学的课堂,不经意间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再次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如何既避免满堂问、满堂灌,又避免满堂练、满堂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况.……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纠正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流弊,倡导对话式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课堂生产力,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对话等同于问答,课堂变成了老师的满堂问:“活动”泛化为活动课,学生不动不是好课,于是,课堂变成“满堂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变成了表扬,又变成了“满堂夸”。“满堂问”问得学生一头雾水;“满堂动”动得师生疲于奔命;“满堂夸”又夸得学生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是非。语文课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沉闷、乏味变成今天充斥着假热闹、伪生动、空精彩,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谢业飞 《陕西教育》2009,(10):11-1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往往会遇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尴尬。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语文教师迷茫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经常出现下述情况:有时强调“讲”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灌”;有时强调“读”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冒昧地说,是缺乏辩证统一的观点所致。小学语文教学违背辩证统一观点的表现较多,笔者仅从联系与发展、数量与质量、结果与过程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领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强调“讲”的重,于是出现“满堂灌”;教师有时强调“读”的重,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经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之后,发现是教师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没有统一。没有把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使教学走向极端。那么如何统一教学,进行课堂优化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总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文学作品能有一般的鉴赏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语文教学求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思想三个方面。为了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语文教学要求,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元化、深层次的语文教学研究。然而在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势下,教学研究也难免出现下述偏颇:有时强调“讲”的重要性,于是出现“满堂灌”;有时强调“读”的重要性,于是出现“满堂读”……如此种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症结是什么呢?可以说是缺乏辩证统一的观点所致。笔者仅从德育与智育、务实与求活、结果与过程等辩证统一的关系,试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包晓 《文教资料》2011,(36):177-17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交流等形式.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课堂讨论、交流”的形式有时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闹”。本文主要就“满堂闹”这种现象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静”的缺失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通过静读、静听、静思三个方面的努力来为语文课堂打造一种“静”界。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辩证思考□徐鹏(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经常出现下述情况:有时强调“讲”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灌”;有时强调“读”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冒昧地说,是缺乏辩证统一的观点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应遵循的核心理念。近年来,许多教学案例对此作了生动的诠释。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的误读或理解不到位,使得语文教学实践偏离了“学生主体性”,学生成了学习活动中“失衡的主体”。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和反思。一、学生的质疑芜杂,问题的解决狭隘近年来,老师“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少了,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质疑的多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还是老师在说“单口相声”,或者是由“满堂贯”滑向了“满堂问”,或者是以音像直观代替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局面,让学生们更多地朗读感悟、审美熏陶。笔者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该念好“六字诀”。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学总患"多动症""浮肿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学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与“浮肿症”小学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近十余年来,小学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课”到“语言文字训练课”,再到“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凸现语文的人文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现在,又要“返璞归真”。应该说教学的变化是教学改革的本意,肯定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作为母语教学,变化如此之快,而且一变往往一哄而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其中的原因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比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几乎看不到让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写作特点,难道用这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理解课文,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诚然,“课堂讨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学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6.
要准确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安徽省望江县雷阳镇小学韩寄望语文教学由“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到“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练”。使人不免发生怀疑:命运多舛的语文教学是否又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任...  相似文献   

17.
陈珣 《中学文科》2006,(12):80-80
陈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现象已很少见,然而,教学中又出现了“满堂问”式的教学弊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是一方强行灌输,另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语文教师能否从“满堂问”中解脱出来,已成为当前我们课改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受到指责最多的是教学法的陈旧。在上课的“讲”被斥之为“满堂灌”后,教师们已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了,唯恐落下个“满堂灌”的名声。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问从上课伊始直到下课铃响屉是有的事,一位语文教研员说有的老师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好像知识、能力都是问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1 .变“满堂问”型为“自问自悟”型“满堂问” ,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了老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在旁观、旁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摈弃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自问———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由课题质疑 ,再带疑入读 ,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各谈所得。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 :“爬山虎是什么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爬 ?”“为什么叫它爬山虎 ?”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20.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