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的东西,以下本人从三方面对《史记》的对比艺术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更能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更有效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主人公形象刻画手法、英美海洋文化底蕴、主题深化创设的情境这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比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事件的本质,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一、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通过人、事、物、景之间某一个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5.
《唐吉诃德》是西方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唐吉诃德》能具有如此永恒的艺术魅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在创作中普遍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他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寄托在了一系列的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6.
意象派诗人庞德所翻译的中国古诗《长干行》是二十世纪很重要的一篇文学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原诗,找到庞德译文在结构、手法上的特色,指出其翻译当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对比”与“类比”是初中语文课本里两个常见的概念,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两种写作手法,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但初中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写作手法。为了让同学们正确地区分这两个写作手法,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区别这两个写作手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它们之间该如何区分呢?  相似文献   

8.
陈浩 《甘肃教育》2014,(6):70-71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只有达到一定的强烈程度,才能激动读者并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而应用对比艺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在艺术构思上通篇采用了对比手法来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展现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空灵手法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文学的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空灵的理论基础、美学原理以及空灵境界所蕴涵的生命哲学,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力。从美学的角度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年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尤其是对有关文意的理解与把握考查上,几乎都涉及对象征手法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以全国卷为例,看看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表里对比”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所谓表里对比,就是利用人物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的矛盾构成对比,从而揭示其性格特征。表里对比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外貌和内心的对比、语言和行动的对比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读者的审美心理,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外表和内心里现出和谐的统一:肯定人物相貌  相似文献   

12.
毕艳红 《文教资料》2007,(35):35-37
《红楼梦》在国内是尽人皆知的巨著,而《豹》这部意大利文学作品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唐克雷迪和贾宝玉两个角色在不同时代的对比,来探寻两作者在写作手法及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能够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想象这一艺术手法,或接近;或类似;或对比;或移觉;或创造性地想象,使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感受作者在文学作品里表达语言所采用的形式。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笔者以为这一课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突出的是首段的对比手法运用,以及第三、四段的虚实写法的结合。先来看首段的对比手法运用。这篇散文的核心是表达作者的情感,从首段的最后一句话可以明确济南在作者的心中是一块宝地。"宝地"一词带着鲜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采用"文白比较"阅读策略,即对文言文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逐步推进对寓意的深刻理解,促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突出表现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及感染力。方方在作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通过对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美好人性与残酷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从而把涂自强这样的草根一族奋斗的艰辛、生活的沉重呈现给世人,寄寓着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沉思考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用文体分析的方法对《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开篇的儿童语体和结尾的日记体进行对比研究,从作品内部各层面的语言特点揭示小说关于主人公成长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创作手法和关学思想,也为解读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冯玲玲 《考试周刊》2012,(80):48-48
何为对照?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对照手法的运用.可以鲜明地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质、表达鲜明爱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共同探讨、体味对照或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手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反复是幼儿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具有使用频率高、分布密度大、形式丰富独特等艺术特征。幼儿文学作品中反复手法的运用与幼儿的思维特征、文学能力和审美心理密切相关。高频率高密度反复手法的运用,契合了幼儿特殊的文学能力的需要;丰富独特的反复形式,强化了作品的游戏色彩,满足了幼儿追求游戏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