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幕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幕府,享有“神州第一幕府”称号。曾国藩幕府(下文简称“曾幕”)之所以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不仅在于其中精英荟萃,涌现出了一批“中兴名臣”,而且还在于它具有行使地方政权的职能,体现了中国近代幕府的特点。为了揭示曾幕成功的奥秘,自薛福成开始,就不断有人对其研究,如李鼎芳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的《曾国藩幕府研究》等书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专著。成晓军教授的近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10月版)可以说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曾幕研究的又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一个对中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人物。写字曾是曾国藩日课的三大内容之一。他在书法上走过了一条由泛到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之路。由乾坤大源,曾国藩深刻而具体入微地推出了他的书法阴阳美学说,对于当时的南北书派之说也有独到的认识。曾国藩十分重视用笔,认为雄奇加淡远,是书法艺术的最佳境界。曾国藩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苦心追求的书法艺术因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菲雯 《素质教育》2006,(3):23-23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晚清“桐城中兴”的领袖。曾国藩所以要中兴桐城派,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古文经过曾国藩的改造,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学的手段,这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众多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周围,以桐城古文及洋务相号召,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曾国藩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现象。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是把他当做一个当官的偶像来崇拜的。然而,细考其生平经历,曾国藩却并非一个官场偶像。相反,他的政治智慧或日政治思想却是集中在成风俗、成偶像、成团队这三大值得现代政治家借鉴的方面。读懂了这“三成”,就真正读懂了曾国藩。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的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与贼     
《少年读者》2009,(1):7-7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孝悌、立志、重教、勤俭等许多精华思想,但也存在浓厚的封建宗法意识。由于曾国藩的个人经历和所处封建末世的时代特点,他在家庭教育中“匡时救世”和“持盈保泰”、“明哲保家”的思想是并存的。实事求是地评析其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薇 《现代语文》2006,(12):64-65
一、情与理:本真生命与道德禁锢的纠结与冲突 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人作为历史的主体生存在历史中,而历史又是由于个人的存在而存在。人是生命主体,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羁绊。一部历史小说的化韵致,不是增加几个化人形象、引入诗词歌赋、铺写典章物及杂技百艺所能完全解决的,重点还在于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探求。而这种探求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影响着这部小说的质量。唐浩明塑造曾国藩这一历史形象,从人物心迹出发,研究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发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抒人生之况味,探人心之幽微,让读和自己一同去寻求一种精神依托,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命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1.
张帅 《成才之路》2011,(17):70-70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近日,本人仔细研读《曾国藩成功》一书,体味颇深。  相似文献   

12.
沈葆桢和曾国藩皆为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在19世纪50年代特别是太平天国爆发以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二人关系不断变化。这种关系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且二人关系疏密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汉族地主阶级地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人才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1995年5月在我区召开的“曾国藩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在“湘中人文研究”中开辟“曾国藩学术研究”专题。本期刊发的一组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别论述了曾国藩的人材思想和治学、治家之道。当然这仅仅是对曾国藩思想发展阶段的某个侧面探幽发微,我们借以抛砖引玉,希冀广大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并惠赐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很少有佩服的人。但他十分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重臣,被封为文正公,所以也被人们叫做曾文正。有那么多的著名人物、英雄豪杰,可是毛泽东偏偏独服曾文正,这真是个让人  相似文献   

15.
《敢为天下先》等论著和文章,毫不掩饰地亮出了人们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论。但问题之真正所在是,把毛泽东旱年和晚年评价曾国藩的两句话“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和“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理解为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不仅同毛泽东这两句话的真谛和实质相差极远,甚至还有曲解和篡改之嫌:  相似文献   

16.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千古完人”,曾国藩家族子弟及其后人共240余人,得到“曾家无一废人”的美誉,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曾国藩在其祖父曾星冈家教方法和形式的基础上,实践完善了家教理念,至今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影响极其巨大和深远,而这一切都与其建制湘军密切相关。湘军建制的特点主要有兵饷合一、军政合一、各尊其长、军制改革、高薪养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影响极其巨大和深远,而这一切都与其建制湘军密切相关.湘军建制的特点主要有兵饷合一、军政合一、各尊其长、军制改革、高薪养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