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劳动力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及其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而指出,工作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人们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和规律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此为背景,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在职业培训体制及其改革中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带动,经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的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从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栖息地"最主要的因素: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通过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对新疆未来十年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量进行预测,旨在通过预测结果,使自治区政府了解新疆未来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从而能够提前采取相应的政策。预测结果表明新疆目前劳动力已经供不应求,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缺口。而且这一缺口有逐渐放大的趋势。新疆想要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外向型产业等劳动密集性产业,就需要从现在开始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机器换人"成为当前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命题。面对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冲击,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工资将会如何进行调整?基于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城市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造成当地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岗位的减少,但导致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即制造业部门就业概率下降,服务业部门就业概率上升,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技能水平的劳动力群体;第二,在就业的集约边际方面,城市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的工作时长,这主要源于服务业部门工作时长的增加;第三,城市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当地劳动力的整体工资增长影响较小,但部门工资结构随之调整,其中制造业部门的工资和技能溢价增长较快,服务业部门的工资增长较慢,而技能溢价无显著变化。有鉴于此,政府在制定工业智能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时需考虑其与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的关系,尤其要考虑制造业部门和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利益,辅以相应的就业和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减少工业机器人使用所带来的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工资运动不仅受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按劳分配规律制约,而且也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制约。诸如劳动力再生产规律、劳动力供求规律、劳动力竞争规律等等,对于工资的决定起着重要制约作用。1979年以来的工资改革,确立了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仿效索洛模型,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村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的上升,仅具有水平效应,而不具备增长效应,即它们只改变了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因而改变了任意时刻的人均产出水平,但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并无影响。此外,非农雇佣工资率水平和非农雇佣进入成本都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所导致家庭收入增加,而家庭收入增加以及家里增加一个小孩等,亦能对家庭时间配置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现行工资分配现状,揭示出现行工资分配中存在缺乏长效激励和忽视劳动力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薪酬工资设计的原则,对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岗位绩效工资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于2007年公布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表明,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企业缺乏大量能够使用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被身份、岗位、部门分割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而封闭的单元,这种分割性影响了高校按照效率原则对内部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再次分工,进而影响了高校运行效率。身份分割降低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岗位分割提高了分工效率;部门分割通过"单位"内部部门间的有限度竞争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工效率,但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的配置效率。根据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优化内部运行规则将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这对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工资和失业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趋向于工资的最低限度(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同时,工人的失业问题也如影随形.作为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性描述,类似景象也显现于许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模型,在现代经济学的表现形式下诠释了这种景象,进而将马克思的有关精辟见解在现代经济学语境下用于改进这种景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资本与劳动内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性原理,说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厂商与工人的关系,从而表现为利润与工资的关系。通过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工人效用最大化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说明工资和就业量不仅仅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更重要的是由资本与劳动的内在矛盾决定,从而确立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数量,为分析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工资和就业决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模型基础上,文章最后对失业的因素加以分析,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失业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工资差异既表现在均值水平上,还表现在不同收入层上,并且收入层越高工资差异越大;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特征等变量确实能解释工资差异中一部分,但仍有相当大部分工资差异无法解释.造成该部分无法解释的原因是不同部门工资决定机制的差异。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的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工资差异十分显著,女性的部门工资差异显著大于男性,高收入层的男性部门工资差异为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对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至关重要.按照马克思分析影响工资运动三个因素的理路,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供求以及劳资关系三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资运动加以剖析,可以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关注劳动者生活需要,改善劳动力再生产条件;二是畅通劳动者提升渠道,推进知识积累型的技术进步;三是努力实现劳资正和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率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一是通过利率实现货币供求均衡和价格均衡,进而实现产出均衡;二是通过利率的期限结构设计影响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公众通胀预期,实现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16.
现象     
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根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的调查,劳动力总量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三大行业占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地位,其中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有显著增加。据了解,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全部用人需求的24.7%,与上一个季度相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同样表现在具体的岗位需求上。在沈阳市,供不应求、缺口最大的前3个职业分别是机械设计、模具钳工、数据操作工;重庆市缺口最大的3个职业是机械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工、裁剪缝纫人员、机械冷加工操作工;南京市车工岗…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科技限制措施将影响两国的经济,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世界其他经济体.基于假设抽取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产出变化对最终需求变化反向影响,构建出口乘数指标,分析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给中美及世界其他经济体带来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世界主要经济体总产出均下降,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中美科技脱钩的间接影响,其中美国总产出受损最大.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对中美不同行业的负面影响存在差异.美国的出口乘数最大,中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出口乘数随着美国对华科技脱钩程度加深也在增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培育国内产业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工资和产业结构之间长期以来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以致学术界对其间的相互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观点。根据中部六省1999-2011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市场变化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对中部六省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工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工资的上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巨大贡献,同时产业结构的变迁也有助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此之外,内资和内需也是推动中部六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因素和宏观因素是影响工资和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耿献辉 《教育科学》2012,28(2):5-11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程度以及劳动力投入系数和就业乘数等指标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对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此来衡量各个部门吸纳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经济产出贡献位居前三,也是吸纳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部门,但其不是吸纳受高等教育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成为目前吸纳高中以上学历城镇就业者的最主要渠道。建议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行业倾向,调整高学历城镇人员过度集中于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关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波动这一热点问题,构建一个封闭经济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重点分析总需求冲击和技术冲击对工资的动态效应。同时比较在不同的垄断程度下,我国制造业部门工资水平的脉冲反应。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一是总需求冲击使工资水平与可选择的工资水平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工资水平的效用为负,对可选择的工资的效用为正;二是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水平和可选择工资水平都出现了正向的波动;三是随着可选择工资的工人所占比例的上升,即工资粘性程度的下降,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幅度都有所降低;四是所有的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都是短期的,不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