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讨——对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人利用具有国家工作人员亲友的身份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收受或者索取请托人财物,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对行为人收受财物或者索取财物的情况不知情,行为人就构不成受贿罪,并且也构不成其他犯罪。但是,2009年2月28日之后,由于《刑法修正案(七)》的通过并实施,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从而使这一违法行为在《刑法》上得到了规制。在法律实务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分则第388奈后增加一奈作为第388条之一,将特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收受财物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该罪的罪名确定问题颇具争议。对此,学者们提出的几种罪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界定不明的缺点,无法明确地将本罪与相似罪名区别开来,在一定程度上有混淆的成分。鉴于该罪具备利用影响力进行交易这一特征,将其命名为“利用影响力交易罪”最能体现其本质,也与国际公约相契合,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丁旭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106-109
新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对斡旋受贿的有关规定有了新的调整,扩大了这一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而新的变化引起了对没有变化的原条文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一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的反思。国家工作人员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制约关系,当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时,行为人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必然产生影响,刑法没必要将便利条件设为刑法要件。刑法第388条与一般受贿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立罪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罪名,斡旋受贿。  相似文献   

4.
保险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保险上的不当得利。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仅仅是看作对投保人的要求,这使保险利益原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目的价值。从保险利益的目的和宗旨出发应当将保险利益界定为对被保险人的要求。因被保险人的定义中已经包含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所以在被保险人之外再另行规定保险利益原则没有必要,因此《保险法》第12条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5.
孟爱玉 《职业技术》2006,(14):125-125
缔约过失责任不属于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的利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但是二者在产生依据、责任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减轻)责事由方面有又不相同,从本质上认识这两种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在规制非法集资行为时,有明显违背谦抑性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刑事与民事、行政界限模糊,导致刑法打击过于前置;法定刑配置过高,尤其是集资诈骗罪的死刑配置与非暴力犯罪的去死刑化潮流相背反;"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中广泛采用推定规则,是古代刑法结果责任的残留。重置刑法在非法集资治理上的谦抑性可以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来贯彻,前者表现为加强民事、行政立法,提高非法集资犯罪的入罪标准,降低法定刑配置以实现谦抑性;后者表现为广泛使用民事、行政手段,通过合理解释限制非法集资犯罪的成立范围,较多采用非刑罚处罚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缔约过失责任不属于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的利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但是二者在产生依据、责任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减轻)责事由方面有又不相同,从本质上认识这两种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原则仅具有人权保障的单一机能.不应对刑法第三条前半段内容进行简单否定,而应予以客观的、实质的解释.刑法第三条前半段规定同样具有人权保障机能和出罪功能,体现了对国家权力滥用的限制.刑法第三条前半段与后半段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即前半段是后半段内容的一部分,属于提示性规定.  相似文献   

9.
教唆未遂涉及到教唆犯和未遂犯两个刑法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第29条第1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而对第2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教唆未遂的犯罪形态略陈管见,探讨“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含义,指出刑法第29条第2款所存在的缺陷并对该款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刑法修订增设侵占罪后,有关该罪行为构成要件的认识一直难以统一,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一些案件的正确认定.根据该罪的设立目的以及对外国刑法关于侵占犯罪立法的借鉴,在结合主客观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基础上,侵占罪的客观行为应由持有、非法占为己有以及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还三个要件构成.建议将刑法第270条第二款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罪修改为侵占脱离物罪,并相对于第一款普通侵占罪处以较轻的刑罚,以求罪责刑均衡.  相似文献   

11.
受贿罪的刑罚,在量刑体系上对于贪污罪的依附、量刑标准的交叉与当今受贿犯罪的高发,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显得不甚协调。鉴于此,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现行刑法中关于受贿罪刑罚的有关规定,并以此分析了受贿罪刑罚规定的主要缺陷,以期为受贿罪刑罚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校园零体罚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最关切的议题之一。教育部早已发布了禁止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指示学生自主权获得了更进一步的保障,然而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态度与方式却也同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美国学校体罚之现况、相关法律基础,探讨目前美国中小学生管教方法之替代方案。期望通过本研究增进我国对美国学校体罚状况的了解以及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商业贿赂呈现出贿赂形式多种多样,大案要案不断增多,国家工作人员涉案人数逐年增加等特点。因此,完善刑事立法,制定行政法规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展开论述:一是转化的行为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分析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程度及共犯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二是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明确地界定了此类转化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文章还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为转化型抢劫罪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涉嫌贪污贿赂的被追诉人逃匿时,可以对其适用没收程序。但在启动方面,存在逃匿时间限制,并且需要依附检察机关申请。在审理方式上,在质证和公开审理方面存在公正性质疑。对于归案的逃匿者,需要分情况进行繁简程度不一的程序衔接。为加大反腐力度,可以取消逃匿时间限制,在此基础上改革程序衔接;设立推定制度以顺应缺席审的庭审方式;完善权利救济机制,对于是否启动没收程序、是否公开审理进行程序异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刑法》第七次修正案新增的罪名之一,由于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其法定刑幅度问题也一直被学者重点讨论。该罪作为《刑法》第180条第4款规定的犯罪,在法定刑援引上理应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相同,即具有两档法定刑。文章通过对相关刑事判决数据的分析,建议对该罪的入罪标准重新进行数额构建,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适当提高该罪的数额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是人权保障,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核心价值五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未来罪刑法定核心价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以期进一步推进对罪刑法定核心价值未来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9.
体罚一直是各国立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经历了百年废除体罚艰难,到如今却仍举步维艰。基于对传统文化同情的理解,深刻领会他国对于体罚问题的观点和价值判断后发现,我国体罚制度从实体制度到程序规制的整体缺失是我国体罚权论争的结症所在。为了巩固废除体罚的成果,我们势必要思考如何定纷止争;如何在实现禁止体罚的同时,不削弱教师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20.
受贿罪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近年来在职务犯罪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甚至成为整个犯罪体系重要的一罪,在立法和司法上都受到高度的重视。受贿罪客观的隐蔽性、办案机关的主观功利性使得受贿罪自首的问题变得比较莫测复杂。以刑诉法为根据在时间段上类型化地客观判断受贿罪自首能否成立,直接有益于受贿罪正确的定罪和量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