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在继承根据地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中设立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借鉴前苏联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其产生和确立大致经历了萌芽、确立、低潮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萌芽、确立、完善、破坏、发展五个阶段的历程,即:1943—1952年期间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时期;1952-1961年期间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定阶段;1961—1976年期间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破坏阶段;1976年至今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阶段,这些历程证明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初创、初步形成、停滞、恢复、加强以及科学发展这七个阶段,历经半个多世纪,走过了非同寻常的道路,有成功经验,也有挫折教训。梳理其沿革进程,总结经验教训,继承优良传统,对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深入探求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脉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经历了制度的探索、模式的形成、曲折前进、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进入新的世纪,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中国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对于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是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军队党代表制度的尝试以及根据地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中设立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借鉴前苏联的经验,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其产生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形成、成熟、创新等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成功实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功能主要指对辅导员工作和发展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体现为指引功能、规范功能、保障功能和激励功能。这些功能体现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方向性、动力性及外在强制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旨在为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建章立制,把它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或者规章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目的、特殊性,国内外有益的教育质量评估经验以及日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政策法规是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的现实依据。建立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发展性和互动性等原则。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实现中介,以评估组织机构为实现载体。  相似文献   

9.
10.
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综合反映了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年到1989年的前职业化时期;1989年到2000年的职业化准备期;2000年至今并正在持续的职业化时期。30年来辅导员制度的主要经验有:对辅导员身份的明确界定为辅导员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专职化建设的起步为辅导员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各高校在辅导员的制度建设方面的科研以及辅导员相关制度的试点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主要不足在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速度较慢,辅导员职业化水平较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内生性制度需求.由于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不明确,需要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和高等院校进一步探索,寻求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综合反映了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年到1989年的前职业化时期;1989年到2000年的职业化准备期;2000年至今并正在持续的职业化时期。30年来辅导员制度的主要经验有:对辅导员身份的明确界定为辅导员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专职化建设的起步为辅导员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各高校在辅导员的制度建设方面的科研以及辅导员相关制度的试点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主要不足在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速度较慢,辅导员职业化水平较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是高校里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高校学生工作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辅导员也面临很大的压力。近年来,女性辅导员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对女性专职辅导员而言,工作、个人、家庭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她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因此,探讨她们的压力现状和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辅导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稳定发展和高校的人才培养都需要辅导员制度作保障。很有必要尝试从制度的本源去探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内容体系和功能等。高校辅导员制度有宏观层面、中微观层面的涵义。实践层面上,它包括准入制度、选聘制度、工作制度、评价制度、晋升制度及培养培训制等系列规则、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辅导员在自身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惑。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以期对高校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通过开展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把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既保证个人得到职业发展,又使学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辅导员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准 《吉林教育》2008,(16):13-14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建设目标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要实现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必须对辅导员的历史发展轨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根据对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考察将辅导员制度历史轨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2年-1966年,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制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素质教育,密切高校党团组织和青年学生关系,有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与孕育、确立与初创、停滞与混沌、恢复与反思、探索与加强以及完善与成熟这六个阶段。事实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新形势下,仍应坚持且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洪湛 《中国德育》2006,1(9):51-53
高校辅导员制度自1952年创立,到1965年初步形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重创,1978年开始恢复,此后不断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队伍建设滞后、辅导员能力不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目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高校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建成 《江苏高教》2008,(2):150-151
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并不是代表从事辅导员岗位的人员都必须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管理专业等相关学生工作专业出身,而是要求将现今辅导员繁杂的工作归口归责,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分化的程度和分工的细度,理顺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军校确立政治指导员的萌芽时期;在高校确立政治辅导员的成型时期;辅导员走向职业化的稳步成长时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加速成长时期;当下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回顾变迁历程并对照当下实际,辅导员尚处于高校格局中的弱势地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片面价值取向,辅导员发展对学生变化呈现被动适应状态。展望未来,首先要在制度价值观层面扭转“强管弱教”的价值取向,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其次要在制度内容层面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边界,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最后要在制度实施层面切实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构建辅导员终身职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