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能力研究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二语词汇习得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表征,探寻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对症下药,以期找到能促进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方法,减少二语词汇发展中的石化现象,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词汇习得研究处于整个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位置.研究表明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的石化现象普遍存在.从模因论的视角并根据模因的不同阶段来分析二语习得中词汇形成石化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词汇石化的原因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预防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二语习得的较高阶段,产出性词汇易于出现"高原现象",即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一现象与成因分析以及怎样克服"高原现象",冀在为产出性词汇能力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中,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在某一阶段往往出现“停滞”现象,即所谓的石化,从而滞后于接受性词汇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根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分析总结问题的原因,提出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存在石化现象,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的石化是表现之一。语言输入在数量上和范围上的不足以及语言产出机会的缺乏不利于词汇能力的发展,高级词汇使用动机不强,词汇学习重量不重质和缺少相应课程等原因是造成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的常见现象,也是外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第一手收集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作文为依据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三大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成因,这对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启示着英语写作者和教师从新的角度审视产出性的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7.
李爱琴 《海外英语》2013,(5X):239-240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者信心具有重要的影响,探讨该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从认知角度看,按照二语习得的三阶段模型,首先是二语的母语对等词目的存在阻碍了二语词目信息进一步地整合融入词条,其次是二语习得者对母语词中介作用的依赖。为克服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石化问题,应该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二语词汇习得的情感障碍,重视词汇输入和输出,建立并丰富词汇的概念网络,并减少母语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的石化是二语习得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母语负迁移是中介语石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从母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四个层面对中介语石化的负迁移影响的探究、分析,对于二语学习者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提高二语的习得能力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管宏图 《海外英语》2012,(23):236-238
词汇习得在二语习得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产出性词汇习得在词汇习得更具重要意义。与接受性词汇相比,产出性词汇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对词汇有更多知识和了解,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的功能。这一理论有助于改革传统的词汇教学,为改进词汇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这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即练习型输出,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产出性词汇。  相似文献   

10.
董小宁 《考试周刊》2011,(21):86-87
在二语学习者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当词汇发展到较高阶段,产出性词汇能力往往不能与接受性词汇能力同步发展,产出性词汇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石化。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和促进词汇产出能力提高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简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与社会现象定性研究比较,社会现象定量研究具有五大特点,即数量性、客观性、科学性、严密性和概括性.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有助于精确描述社会现象、获得新的社会信息、有效实施社会预测、提高社会研究水平.但它也有某些局限,这主要是适用范围的局限、实施过程的局限、研究结果的局限.因此,对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违纪读者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了图书馆违约读者的诸种行为和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些违纪行为的心理因素,论述了如何看待违纪读者及违纪现象,并提出了减少或避免违纪现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作用和作用的承受是自然语言描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句法学中对主语和宾语,主动和被动的研究,语义学对施事和受事的研究,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等研究都从不同侧面涉及作用和作用的承受现象,但并不能透彻解释承受句汉英互译时,需要进行强制句类和句式转换的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HNC理论来对作用及作用的承受现象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医师体"现象并不鲜见,病患对其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法学理论上的讨论和司法实务中的问题。本文从该现象入手进行分析,剖析了"医疗病历"这一常见文书所具有的的法律特征,着重解释了"医师体"现象所反应出的法律问题,并对我国医疗现状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a response to th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 experienced during fieldwork. It follows that the article is an experiment of creating alternative possibilities for thinking about ethnocentrism as a phenomenon in transformation in a contemporary,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al setting. Throughout the article, I argue for the acknowledgement of policy-centrism as a phenomenon that has transformed out of classic ethnocentrism. The first part provides a reflective ethnographic background, whi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sociologist William Graham Sumner’s classical work in order to disclose the constitutive principles of ethnocentrism as a phenomenon. The three following parts will, thus,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enomenon’s four overlapping principles: conceptual, political, relational and expressional. The concluding remarks problematise policy-centrism as an emerging phenomenon in the new innovation policy research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之间的恋爱现象既是校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校园中的热点问题。五年制专科师范生由于自身专业和年龄特点,他们的恋爱现象,在校园中更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五年专”师范生恋爱的现状、心理特点和原因,对加强教育引导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