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脐橙皮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以果胶得率×粘度=胶凝单元数(Joily units)作为衡量果胶产量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5℃,水料比15:1,pH值1.5,时间90min,果胶得率可达18.62%.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火龙果果皮为原料,用酸水解法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果胶提取的最佳适宜条件,并分析了果胶酯化度.实验表明,提取果胶最佳适宜条件为:提取酸为硫酸,浸提时间140min,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5℃,提取pH值3.5.该工艺条件下果胶的得率为2.6%,酯化度为28.34%,为低酯果胶.  相似文献   

3.
胶囊常用于医药与保健行业中等量分装药物,开发天然植物胶囊代替传统明胶胶囊是当前绿色环保生活的需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利用苹果渣果胶与琼脂粉混合配比制备植物空心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控制复配胶液中苹果渣果胶与琼脂粉总添加量为4%,苹果渣果胶-琼脂粉共混比例为70:30,在80℃的溶胶温度下混胶40min,降温至55℃养胶40min,制备所得胶囊壁厚均匀,具有成型好、透明度好、易脱模、瘪头及气泡少等优点,质量符合国标中对胶囊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以苹果渣为原料提取的果胶发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果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对样液中还原糖的测定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果胶在干燥过程中发生了Maillard反应,而亚硫酸钠实验显示亚硫酸盐能够抑制果胶变黑,这一结果证明果胶褐变和美拉德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2):68-71
沙田柚每果种子60~120粒,约占沙田柚总重量的4.57%,种皮占种子总重量的29.02%,种皮果胶含量3.74%~3.80%.采用酸解醇沉法获得种皮果胶,果胶色泽为white GROUP N155 C→D,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1781,酯化度为52.40%,二氧化硫含量为2.23mg/kg,酸不溶灰分含量约为0.41%,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5.29%,酰胺化度含量为2.74%,属于高酯果胶,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稳定性试验表明:50℃复溶干燥果胶,30℃以下保存2h,粘度显著高于温度50℃,超过70℃粘度显著下降;果胶粘度在p H4最大,p H2~5差异不显著,p H1时粘度显著降低;分别添加0.5%山梨酸钾、蔗糖,0.05%的Al3+、Ca2+、Zn2+均使果胶粘度显著增大,添加0.05%的Fe3+和Fe2+粘度显著降低。柚种皮果胶是一种较稳定的胶凝剂,可适用于低温储藏、p H值2~5,铁离子含量低的食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以柚皮为原料提取果胶时的酸水解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95℃,液固比15mL/g,pH值1.5,水解时间1小时,此时果胶得率在26%以上。  相似文献   

7.
微波法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香蕉皮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采用酸醇沉淀法提取果胶.探讨了微波辐射时间、pH值、辐射功率、液料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提取的果胶进行了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从菜西瓜中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山西省临汾市菜西瓜为材料,采用酸法进行了提取果胶的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45min的前提下,从瓜瓤中提取果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原料重量的4倍,85℃下,添加原料重量0.3%的多聚磷酸钠,果胶得率可达2.03%;从外果皮中提取果胶,加水量为原料重量的4倍,75℃下,添加原料重量0.7%的多聚磷酸钠,果胶得率可达2.9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桔皮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制作桔皮糕产品.方法:以桔皮果胶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桔皮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70m in、料液比1:20.结论:此最佳工艺可用于柑桔皮果胶的提取,果胶提取得率达18.6%.以该工艺提取的果胶为主料,添加白糖、柠檬酸、CMC-Na等辅料,可制得口感、色泽、质地良好的桔皮糕产品.  相似文献   

10.
柚皮提取果胶的研究(I)水解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以柚皮为原料提取果胶时的酸水解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95℃,液固比15mL/g,pH值1.5,水解时间1小时,此时果胶得率在2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