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运动图像盲去模糊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出利用一种端对端方式恢复模糊图像算法。运用生成对抗神经网络方法对运动模糊图像直接复原,跳过估计模糊核过程,增加感知损失作为损失项,使图片内容和全局结构接近。此外,增加结构相似性损失函数作为约束项,进一步提升生成图片与清晰图片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可有效去除运动图像模糊。与其它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获得的图像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传统基于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对噪声敏感以及仅使用单一特征无法精确描述目标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的多特征图像分割算法。首先,使用 Meanshift 算法对原图像进行预分割,获得一组区域块;其次,提取每个区域块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使用 FCM 算法分别对每个特征进行聚类,针对每个特征获得一个类标签邻接矩阵;再次,将多个邻接矩阵叠加,形成多特征邻接矩阵;最后,使用 NCUT 算法对叠加邻矩阵进行聚类,获得最终分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多特征的分割算法优于对比算法,融合多特征对图像分割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的目标结构,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3.
图像重建是一个病态问题,需要应用逆过程获得原始图像的近似估计。亚像素配准虽在图像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获得准确值。提出一种自适应图像重建迭代算法和基于加权低分辨率图像的Tikhonov正则化参数的自适应估计方法。权重系数保持了每个低分辨率图像的逼真度,而正则化系数则控制了图像平滑度。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无论在客观测量还是在视觉评价上,都优于传统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码本设置阚值的方法来收缩对比度因子,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分形图像解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基本分形算法质量较高的第一次迭代后图像,在图像质量降质较小的情况下较基本分形解码明显地加快了收敛速度,从而可较好地满足需要超高速图像解码的应用场合(如实时视频传输).  相似文献   

5.
由于AAM(即主动外观模型)算法突出了纹理特征而使该模型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可更全面和更有效地描述目标物体,因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分割和目标提取效果,有利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测量.基于主动外观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用于有效地组合物体的外观信息和轮廓信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分割效果.通过实验进行主动外观模型的构建、训练并进行图像分割验证.实验结果表明,AAM算法有一定的准确度优势.但与传统的分割算法相比,随着分割效果的改善,其计算量也要大于一般的主动轮廓模型.  相似文献   

6.
衡伟 《东南大学学报》2005,21(4):411-413
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实现物体表面三维图像数据配准的算法.该算法利用了三维数据采集时的三维点的阵列信息,这些三维点的阵列信息在采集原始三维数据时可以很容易获得,同时,还利用了三维数据矢量/顶点相似特征作为数据匹配的基础.采用迭代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来自适应优化变换矩阵参数.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三维图像配准的性能,加快匹配过程的运算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配准后三维图像的主观效果.尽管该方法主要针对人头模型,但经过少许修改后即可适用于其他物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地评价图像去雾算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图像训练库,验证了去雾图像的客观评价体系。基于大气散射物理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去雾算法,重新定义了雾霾图像的暗区域和天空区域的透射率;为避免传统去雾算法对图像天空亮度的误估计,基于图分割得到的候选天空区域重新定义大气光值。基于客观评价体系,对去雾图像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通过算法得到的去雾图像细节保持度高,颜色饱和度适宜,与原清晰图像接近,获得了最好的结果。采用SOFM神经网络识别去雾图像,获得98%以上的识别率,为构建去雾图像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模糊理论的图像融合新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contourlet变换;再对contourlet系数中低频和高频部分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即低频部分采用基于模糊集的自适应加权融合方法,高频部分采用区域能量最大的方法进行融合;最后再通过contourlet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融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PET/CT医学图像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讨论了小波变换和区域的最优融合方法。首先将PET图像和CT图像通过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其次采用邻域能量、邻域方差、邻域梯度3种算法对高频子带进行规范化,融合规则均选用绝对值取大的方法|然后选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PET/CT图像通过小波逆变换,获得最终的融合图像|最后对3种融合算法进行比较,得出最优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邻域梯度的融合方法在客观评价指标和人眼视觉效果上均优于其它方法,且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原始图像清晰度差、提高图像视觉效果,采用空间域图像滤波方法。该方法相比时域滤波方法,虽然算法复杂,但可使图像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运用MATLAB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平均平滑、高斯平滑、中值滤波及基于一阶和二阶微分的锐化算子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了每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空间域的图像滤波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去噪效果,而且可以极大改善原始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体系模块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知识点,将基于Matlab 7.0的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验模块化,整个实验体系被分为三加四模块,三大模块充分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延伸着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又被划分为四大模块,促进学生对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比较,进而优化图像处理方案,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obel边缘检测和细化算法,用8个方向的模板对灰度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粗边缘图像,将粗边缘图像再进行Sobel边缘检测得到新的边缘图像,将前者减去后者得到差值图,从而得到边缘较细的边缘图,对于边缘模糊的部分,这种过程可以重复多次,这样能够捕捉多个方向的边缘信息,使检测到的边缘和边缘细化定位更精确。该算法容易实现,计算量小,速度快,适合作为图像检测中的快速边缘检测及细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特征编码的指纹识别算法.首先求得指纹图象的中心点,然后利用Gabor滤波器的频率和方向选择性,产生指纹编码,最后通过比较输入图象的编码和模板编码间的欧氏距离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已有的基于灰度偏差的算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帧内预测是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显著提高压缩比率,但是大大提高了计算复杂度,很难运用到实时传输中,因此,如何提高运算速率是改进算法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较大地提高了帧内编码速度。  相似文献   

15.
电子印章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保证印章图像的权威性,使公文接收者接收到印章图像后,能确认印章拥有者的身份是电子印章系统必要的技术。本文针对印章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印章图像认证算法,该算法主要采用基于量化索引调制方法QIM水印算法完成印章图像认证和DES加密保证水印信息的隐秘性,在实现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满足电子印章系统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小波融合的平面足迹图像边缘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采集来的平面足迹图像复制成二幅,然后使用Prewitt算子和Robert算子分别对这两幅足迹图像进行边缘特征提取,最后使用B样条小波将所获取到的两幅图像的边缘特征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实验表明,经过B样条小波融合后的平面足迹边缘特征图像优于使用单一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平面足迹图像边缘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边缘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利用Freeman链码的性质实现了二维图像轮廓的提取;并运用动态规划编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轮廓匹配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的图像轮廓匹配算法更简洁有效。  相似文献   

18.
低对比度图像增强与边缘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对比度图像增强和边缘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并结合中值滤波增强和Sobel算子边缘检测的变换处理方法,能获得尽可能完整的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HSV颜色空间的淋巴瘤病理图像自动分割方法.依据各种淋巴瘤病理组织在HSV颜色空间的分布规律,结合最大类别方差阈值分割算法,建立淋巴瘤病理图像分割模型.实现了淋巴瘤病理图像中实心细胞、空泡细胞、基质、空隙等各种组织的自动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有效、快速,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Nios Ⅱ的JPEG图像显示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单一 文字或声音的传递,从普通电话到视频电话,从SMS (short mess呼ng serviee)到EMS(enhaneed message serviee)再到MMS(multimedia mess铭ing serviee),多 媒体技术逐渐进人千家万户。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地 处理多媒体信源,让其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