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框架核心分析法是黄伯荣教授新近提出的一种析句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1精心设计而形成的,体现了黄伯荣先生新的语法观、析句观。本文从汉语析句法的历史沿某角度进行评析,指出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框架核心分析法有其不可忽略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伯荣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力强、切合汉语实际、便于归纳句型、比较实用的析句法。黄先生在论述“框架核心分析法”时注重区分“动句”、“形句”、“名句”,这是抓住了分析句子、归纳句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句”、“形句”、“名句”的句子框架问题,应当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1981年至1982年历时一年的析句方法大讨论,使人们明确认识到,单纯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都不能圆满完成分析汉语句子的任务,寻求和建立一种新的析句法是语法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一般地说,构建新的析句法不外两种途径:一是建立一个与原来的析句法毫无联系,超乎其上的全新体系;二是建立一个与原来的析句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的方法 ,介绍胡裕树、黄伯荣和廖序东、颜迈分别编著的《现代汉语》以及《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析句法的要点、特点 ,分析“二分法”存在的问题 ,肯定“三分法”的合理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句子结构观--句子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观认为,句子从外向内依次可以划分为三层,即篇章层、语用层与句法层.三层结构对于句子的构成具有性质不同的作用,其间关系表现为外层制约中层,中层制约内层.据此,主张对句子有形成分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篇章语法学分析其篇章成分,而后根据语用学分析其语用成分,最后根据句法学分析其句法成分.这种句子结构观及其析句方法,有助于解释以往析句方法所难以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贵州教育学院颜迈教授编著的《现代汉语》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运用一种新的析句法———三级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单句。三级成分分析法继承综合了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是一种简明灵活、可操作性强而又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的优秀析句法 ,值得在教学领域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典型系动词句NP be NP的句法研究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为提升分析法对其进行的句法解释,本文认为,提升分析法在解释其句法生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试图在新的句法框架下对其进行句法生成再探。  相似文献   

8.
把词组成分等同为句子成分,把中心语也作为句子成分;认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不是句子成分,这都是把句法分析和句子分析混为一谈;“静态句的分析等于词组分析,”则是把句子等同为词组、句子分析等同为词组分析的理论前提。二分法的析句原则是句法语义范畴,传统析句法的原则是句子语义范畴.明确两种析句法的不同原则是分清两种区别、联系的基础.分析句子,可将直接成分分析法作为分离词组成分和句子成分的一种形式化的手段,采用两种析句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用认知观对句法进行探讨,挖掘出句法背后的人的认知因素的作用。认知观对句法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能提高句法教学的直观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所采用的析句方法。汉语的传统语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仿照印欧语法特别是英语语法建立起来的。“在这以前,讲语法总是以词法(形态)为主,句法不受重视,许多句法现象都放在词法里讲”。汉语的传统语法,放  相似文献   

11.
在中文信息处理中,句子相似度计算是一项基础而核心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句子相似度计算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研究状况直接决定着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信息检索的相似句子匹配、自动问答的问题匹配与答案抽取等,句子相似度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依存关系匹配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利用词语内在概念和词语相互依存关系计算句子之间的相似度.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显著提高返回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理解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占据首要位置。刘绍龙教授将翻译的理解过程分解为语音/字词识别、句法分析和语义表征以及在此三个层次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针对此翻译理解的交互作用模型,对各层次的补偿是与翻译理解环节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刘教授翻译理解交互作用模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电脑识别技术的出现,对句子分析法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建构的句子分析法,是一种融入了层次观念的简化了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句型少,容易形式化。这种分析法主要以语块来构成句子。语块均为静态的固定短语,并能在应用中根据需要在语块的“切口”处,动态嵌入任何词语来进行扩展,以便生成所需要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entence processing is an essential mediatory skill between word recognition and text comprehension in reading. In Experiment 1, a semantic similarity judgement task was used with children from Grade 2 to Grade 9. They had to say whether two written sentences had the same (or very similar) meanings or whether the meanings of the two sentences were very different. As expected, performance improved with age both on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and with increasingly complex sentences. In Experiment 2 with children in Grade 3, scores in writte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made the most important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an expository text.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irst, in the light of a general framework in which sentence‐level skill is at the cor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eco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ssue of reading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5.
NP+V-起来+AP(VP)句式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它的特殊之处。综合语义指向和论旨角色两个方面考虑,该句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五小类。无论AP指向哪个语义角色,整个句子都可以分解为以V—起来为核心的表述和以AP为核心的表述,并且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原因或条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动词与其后复合趋向动词的动作性、位移性和方向性的强弱,可以区分出以述补结构为谓语的句子,究竟哪一个更有资格充当句子的主要谓语。这对述补结构语义重心的所在是一个较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重动句动词具有如下语法特征:V1不能带指示时间信息的语法标记,是非限定动词,V2能带指示时间信息的语法标记,是限定动词,句子的语义重心应该是VP2。  相似文献   

18.
以阿瑟.威利(Arthur Waley)的《道德经》(Tao Te Ching)英译本为蓝本,依据现代人的研究成果,将译文与原文逐句比照,分析该英译本《道德经》第一章译文的得与失。指出第一章是老子的宇宙范畴论,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就古代哲学经典理论体系的翻译工作而言,要义范畴、核心概念及对学说体系纲义性的完整把握是经典翻译的首要,而语言文字当在其次。  相似文献   

19.
:“英语结构分层推进与功能相结合的语法教学法”提倡整句教学的推进 ,在整句里学习各部分语法项目 ,通过学习部分的语法项目 ,再加深对整句的认识 ,走结构与递进相结合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