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才 《语文天地》2012,(11):60-61
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人说:互见法最高明。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特意引导学生对宝黛初会的互现法描写进行了探讨,曹雪芹运用互见法描写就极其高明,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配衣裳马配鞍。”服饰是人的身份、性情、风度、处境的表现与标志。中国古代画家画人物,“头脸儿”是最需下功夫的部分,其次便是“衣纹”。善于绘画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非常重视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泻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过程描述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调动多种手段,进行了大量精彩纷呈的肖像描写,成就了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群芳谱".教材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着力刻画了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在学生对三个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性格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为女性,同为很美的女性,王熙凤和林黛玉的美有无差异?"学生纷纷发言.  相似文献   

5.
通过贾府人物的眼睛分三次描述黛玉肖像,逐层点染,至宝玉眼中,黛玉之美展露无遗。“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之黛玉虽病体怯弱,美丽却自然展现,言谈举止不俗。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文化瑰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李敏 《现代语文》2006,(10):29-29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如果仅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进行赏析,概括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这只是停留在初中水平。怎样才能提升本课的鉴赏层次呢?可设想从人物的衣着描写着手,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到从创作学角度鉴赏名著的层次。文中三次写到黛玉的外貌,都是别人眼睛看到的。在众人眼中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王熙凤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初见的场面中,曹雪芹很。表现了一番贾宝玉的才学:那就是宝玉为黛玉取字。宝玉问了黛玉的名,黛玉告诉了他,宝玉接着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随口诌到,“《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牢.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只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现代语文》2007,(3):117-118
旷世奇作《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让无数“红学迷”如痴如醉,鲁迅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选自第3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就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在刻画人物上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精湛笔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小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文章,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若是依据全书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鉴赏,当然能做到全面、深刻:若仅从节选的章节着眼.只能对人物形象的某些侧面进行分析把握。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三回中五处写到林黛玉的外貌形象,突出其精神气质之美。手法由远而近,层层渲染,又以其他人物为起点、作铺垫,最后以模糊描写完成这一美的典范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语第四册的重要篇目。作者写王熙凤出场是极其精彩的一笔。其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具体而细腻,更为人们津津乐道。遗憾的是,同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有强贴标签的嫌疑,显得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曹雪芹从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四个角度张弛有度、详略得体地安排了黛玉的出场,其中的外貌描写给人印象尤为深刻。作者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巧借他人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细加点染,使得柔弱多病、聪慧灵秀的黛玉姑娘亦真亦幻地走到读者面前,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核心人物的林妹妹以其独特的音容笑貌,永恒地定位在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16.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极为忙碌的场面。透过这些忙碌的场面,我们不仅能够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角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此基础上一窥封建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的种种繁文缛节,进而更深层次了解到封建大家庭衰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已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